激进的经济改革为什么没能挽救清帝国

2011-07-29来源 : 互联网

经济变革上大刀阔斧,**变革上却迟疑摇摆,*终还是无法避免帝国的覆灭。

190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激进的年份。清廷快速推出各项变革,涉及**、社会、财经等诸多方面,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震撼之强早已超出百日维新。一个留给后世的悬念是,为什么变法力度如此之大,*终还是无法避免帝国的覆灭?覆灭是变革导致的结果,还是变革失败的结果?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经济变革与**改革的权重分别有多大?

晚年的慈禧对财经变革几乎是“从善如流”。早在1903年7月,朝廷专门设立商部,成为中央政府制定商事法及相关法律的主要机构,下属设立了商务局、劝业道等各级商务行政机构,张謇等商业名流被延聘为商部顾问官。第二年1月,颁布《钦定大清商律》,包括《商人通例》9条和《公司律》131条,这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律》和《试办银行章程》、《大清矿务章程》等,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整的商法体系,意味着中国公司由沿袭千年的特许主义进入现代商业的准则主义。1906年,朝廷进一步将商部改组成农工商部,同时设立学部。商部还仿照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商会模式,倡导各地商人设立商务总会和分会。更有趣的是,为了表达重视商业的决心,朝廷费足了脑筋,专门公布的《奖励公司章程》中写着,“现在朝廷重视商政,亟宜破除成见”,奖励之大小视集股之多少而定,集股5000万元以上者,奖予商部头等顾问官职,并加一品顶戴;集股2000万元以上者可封一等子爵、一品顶戴及双龙金牌,1000万元以上封男爵。

这种重商政策,自秦始皇以降,千年一见。民国学者杨杏佛曾感叹:“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一扫数千年贱商之陋习,斯诚稀世之创举。”这种用行政等级“吸引”和“奖励”企业家的行为,似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百年以后仍屡试不爽。清政府在经济领域接二连三地释放出来的变革决心和措施,让帝国气象为之一新。1905年前后数年,公司创办数量超过了洋务运动30年国家投资的总数。着名中国问题专家安原美佐雄因此断定,1905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从“国家兴业时代”进入到“国人兴业时代”。

跟经济变革上的大刀阔斧相比,清政府在**变革上则迟疑摇摆。当时*重要的变革呼声是君主立宪。洋务派和维新派已达成高度共识。6年前被追杀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已成主流。1905年6月,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上奏要求立宪,当时全国八大总督中有五人明确主张立宪,朝廷在7月发布圣旨,同意委派大臣出洋考察。

在朝野的共同推动下,1906年9月1日,慈禧终于下达了“预备立宪诏书”,但是其后的推进却非常艰难。1907年秋,民间向政府呈递请愿书,要求速开国会,中央政府无动于衷。1908年8月,政闻社因“明图煽动,扰乱*安”的罪名被查禁。同时,朝廷颁布《宪法大纲》,正式宣布预备立宪,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很是不满,觉得预备期太长。*大的变数出现在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1天后,慈禧太后去世。3岁的溥仪被抱上皇座,其父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国号宣统。慈禧的去世让帝国失去了铁腕统*者,载沣等人为了维持满人统*,通过种种手法剥夺了汉人总督的权力,还逼当时声望*高、继李鸿章之后*有权势的袁世凯交出大权。自此,统*集团内部的洋务派开始对政权产生严重异心。

在野的立宪派的绝望则是因多次请愿运动的失败而酿成的。1909年12月,奉天、吉林等16省咨议局代表委派代表进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清政府以“筹备既未完全,国民知识程度又未划一”为由拒绝请求。第二年6月,请愿团再次北上,清廷仍然拒绝松口。10月,不少省份出现游行请愿行动,政府恼羞成怒,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强行镇压。朝野从此破局。

就这样,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改革上犹豫摇摆,它相继失去了洋务派、维新派、知识分子以及工商阶层——几乎所有人的信任,颠覆式革命已成必然之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