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河北城镇32万人失业 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2011-07-30来源 : 互联网

河北省委政研室发布报告警示,提防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滞后效应

■就业周期与经济周期不**一致,就业增长要滞后于经济增长

■一季度,河北经济“开门红”,但就业压力仍大

■据测算,“三年大变样”工作将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约161.6万个

金融危机暴发后,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眼下经济有回暖迹象时,河北省委政研室却发布报告警示说,就业周期与经济运行周期并不**一致,就业增长要滞后于经济增长。目前,要警惕一个潜在威胁――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就业压力滞后效应。

*季城镇登记失业32万人

就业问题可能导致劳动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消费,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一季度,河北GDP8.5%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距离此前设定的9%增速仅是一步之遥。这说明我们对‘河北经济将呈窄U字型走势’的判断正确。”河北省委政研室副研究员、该课题组副组长胡冬原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单一投资拉动,由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使得我省就业市场情况紧张。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河北省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2万人,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约占18%。学生和****则有84.4万人需就业……据初步匡算,2009年河北实际面临约460万人的就业压力。

“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了,它关系我省经济能否‘U底稳回’。”胡冬原说,就业问题将可能导致劳动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消费,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因此“保增长”更要“保就业”。

就业压力或有滞后效应

就业增长的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变化,滞后时间大概为6~12个月。

“我们调研发现,就业周期与经济运行周期并不**一致,就业增长的变化要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变化,滞后时间大概为6~12个月。”胡冬原说,经济回暖并不能想当然地带来就业回暖,对于金融危机可能带来就业压力的滞后效应,建议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据介绍,2001年的网络泡沫使美国经济步入低谷,2003年初逐步开始**,但失业率却到当年的7、8月份才攀至6.3%的高点,失业率的滞后效应明显。

“经济危机不仅可以产生就业压力的滞后效应,还有回滞效应。”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孔德威介绍,回滞效应是指,经济危机导致失业工人,由于信息及技能方面的原因很难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上述就业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面对和疏导。

解决就业难题的“药方”

据测算,“三年大变样”工作将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约161.6万个。

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就业压力滞后问题,省委政研室开出了“药方”。

他们建议,加速城镇化与工业融合。据“河北省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测算,“三年大变样”工作可累计拉动经济增长7.92个百分点,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约161.6万个。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加速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此外,应该振兴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现代生活服务业,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报告还认为,当前应**扶植壮大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行业。以白沟为例,近五年来每年新增1万人进城就业,并影响带动周边5个市县近150万人致富。如果河北能有5个“白沟”,就能带动750万人致富,近500万的就业压力则迎刃而解。

■文/本报记者袁志广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