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伦敦有多远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在工作日到伦敦金融城转一圈,你可以听到20多种语言。让这么多海外人才留下来,伦敦金融城当然有自己的秘诀。

撰稿・金 姬

陆毅安有些疲惫。作为伦敦金融城第681任市长,这名土生土长的伦敦人率领一个商务代表团在12天内马不停蹄访问中国的北京、上海、重庆和香港。这是他去年11月上任伦敦金融城市长以来*次访华,每到一处,都被当地人询问伦敦作为******的金融中心有何成功经验。

尤其当他6月初抵达上海时,半个月前的第二届金融**的余热尚未散去。上海这个目前排名第35位的**金融中心究竟和伦敦存在哪些差距,是陆毅安被问得*多得一个问题。而今年3月***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金融中心、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更是让同为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伦敦成为上海学习的典范。

陆毅安不是中国经济**,他对亚洲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他只能泛泛地给上海指点迷津:上海要成为更加开放的城市,在硬环境的建设方面已经走出非常坚实的一步,但是软环境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世博会的临近,这座远东**大都市金融市场软环境的建设仍需**关注创新与监管。

软肋:软环境

***曾说:“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地位,*先要靠上海。”今天的上海似乎没有辜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期望。2005年11月,**的伦敦金融城曾发布报告称,如果未来的10-15年内,世界上要出现另一个**金融中心的话,那么,那个城市将不是香港、不是新加坡,也不是东京,而是距伦敦直线距离9208.6公里外的上海。2008年,包括证券、期货、同业拆借、黄金在内的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量已经达到167.7万亿元,占全国的76%。部分金融产品已居世界前列。

但是,上海这一后起之秀的上升速度似乎有些缓慢。自从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次提到要把上海建设成**金融中心以来,上海在金融中心建设中似乎步履艰难,诸多设想尚停留在蓝图阶段。特别是近几年,一些金融产品创新上海反而落后于国内其他城市,如2008年初OTC已经在天津推出,而现在上海申请OTC仍在路上。在现实层面,国内一度出现上海、北京、天津争夺金融中心的局面。

上海金融系统上报给上海市领导的一份材料中,总结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五点差距:一是金融市场规模能级不够;二是金融**化程度偏低;三是金融机构竞争力不强;四是金融人才严重不足;五是监管政策上对衍生金融产品和混业经营的限制。

陆毅安认为,在“硬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金融中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距离真正的**金融中心还有相当差距。

例如,在纽约或是伦敦这样的金融中心,不管你是早上刚起床、白天上班还是晚上临睡,总会有各种渠道看到或者听到来自**各地的资讯,不仅是股市、期货或是外汇这些金融信息,还有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新资讯。在纽约或是伦敦的任何一家酒店或是咖啡馆,滚动播放财经新闻的都有很多电视频道,有相对本地化的ABC和BBC,也有更为**性的CNN、彭博社以及CNBC等等。宾馆提供的报纸也不会只是本地报纸,伦敦有《今日美国》和《华尔街日报》,而纽约则有《金融时报》和《泰晤士报》。显然,上海离这标准还很遥远。

在今年3月的“**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仅排第35位,而香港排名第4位,在影响金融中心发展*重要的多项竞争力因素中,上海排名仍较为落后。这一指数体系,包括金融发展环境、人力资源丰富程度、市场准入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竞争力等诸多评价指标,除基础设施外,上海均排名较低。

此次在上海,陆毅安给上海支的**招就是“人才”。在主要**金融中心城市中,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均在11%以上。金融服务业为英国提供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有30多万个岗位在大伦敦区。而上海目前的金融从业人口占比只有约2.2%,金融人才不到20万,而达到**水准的金融人才则不足1万人,这与上海近2000万的总人口极不相称。曾有传闻上海到华尔街“抄底”失业精英,*终签约率却出奇地低,反映出上海对**顶级人才的吸引力仍然有限。

陆毅安相信,为海外人才的配偶和子女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对于**金融中心而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金融话题”。花旗银行的老板曾经向陆毅安抱怨,说自己员工都喜欢在伦敦金融城工作。陆毅安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家人都想留在伦敦金融城。”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喜欢的餐厅、优秀的**学校、善于交流的保姆。在工作日到伦敦金融城转一圈,你可以听到20多种语言。让这么多海外人才留下来,伦敦金融城当然有自己的秘诀,比如,优惠的税收制度、严格的法律体系、透明的监管标准等等。这些都值得上海借鉴。

此外,GFCI很看重一个金融中心的市场准入和经营环境,而中国的金融管制程度很高,外资金融机构很难进来,进来后开展业务也不太自由。从上市公司中外国公司的比例来看,伦敦为19.87%,纽约为13.8%,香港为0.7%,上海则是0。从**跨境贷款占比来看,伦敦为20%,纽约为9%,东京为7%,上海不仅没有,而且跨地区贷款都不行。因此,陆毅安建议上海要成为更加开放的城市。如果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过去是零和游戏,那么现在则是共赢局面,因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盘子做大了。

当然,上海还存在政策掣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尚未实现。中国目前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稳健的、逐步推进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不会有发育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定价就缺乏基本依据,金融深化也就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人民币还不可以自由兑换。**金融中心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货币自由流通是必要条件。***虽然计划用10年把上海建成**金融中心,但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却没有一个明确时间表,只表示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来调整政策。

航运中心之梦

在谈到***希望2020年也把上海建成**航运中心的话题时,身为伦敦金融城市长的陆毅安也很有感慨。

伦敦始建于公元前43年、昌盛于16世纪、在18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港、19世纪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但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丧失了港口的优势,之所以至今保留着**航运中心的殊荣,靠的就是其发达的航运服务业,不仅世界各大船公司的派出机构驻扎于此,而且伦敦还拥有世界上*为完备的航运交易、航运融资、海事仲裁、海上保险等服务体系,仅在航运服务业上,伦敦每年创造的价值就高达20亿英镑。

尽管在硬实力上,上海港已跻身于世界大港的行列,但是在软实力,尤其在航运服务业上,上海大都停留在较为低端的船代、货代上。而像船舶保险、评估、融资租赁、保险经纪、买卖经纪人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上海则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需要良好的法律制度等软环境来提供支撑。

未来的上海,应该**发展综合航运服务,特别是高端的航运服务,其中又以人才建设为主。“上海需要一流的海运学校。”陆毅安说,航运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毕竟这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