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性城市该向何处去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本报记者刘菁沈洋赵菁菁

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霍芬环球行,在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他看到当地人把脚底的土放入1300度高温的窑炉,烧成了贡奉给皇帝的陶瓷。**霍芬将其命名为“高岭土”,使其成为至今**通用的陶瓷术语。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没有预测到,140年后他命名的这种瓷土经过自宋代以来的挖掘已近枯竭。2009年,以千年瓷都闻名的景德镇市成为***批准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

没有瓷土,这些年已经在内生困惑和外来竞争夹缝中挣扎的瓷都,该向何处去?

重振瓷都雄风,景德镇面临的选择太多:是沿续手工生产还是发展大工业生产?是培养本土企业还是扶持外来企业?是以日用陶瓷为主还是建筑、卫浴、日用、特种陶瓷全方位发展?在选择中瓷都考量着繁荣的路径。

景德镇是*一无二的,城区40多万人口却有10多万陶瓷产业工人,有做泥的,拉胚的,吹釉的,贴花的、画画的,烧制的,分工明确,手工制瓷是景德镇*特的风景。大部分国有瓷厂倒掉后车间租给了私人,就连街巷里也尽是手工作坊。艺术**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往往绝世仅有,即使偶尔有成批量的,大约也就百千件而已。

尽管有十万陶瓷工人,陶瓷产业在景德镇并不能真正成为支柱,昌河汽车、飞机等机械制造产业支撑起景德镇的经济和品牌。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稀有的国有控股规模化日用瓷生产企业,月产量约50万件,而此前国有瓷厂红光瓷厂月产达到220万件。全景德镇有近万家陶瓷企业,但真正上规模的只有100家。规模太小是当地归纳的景德镇陶瓷业落后的主要原因。

在许多**级人物强调工业化生产会压制陶瓷艺术个性的时候,**部门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台湾法蓝瓷将艺术融于日用品,无疑给了景德镇*大的震动。明明是一个盘子,却飞出一只蝴蝶,不是画在其中而是雕于其上。景德镇陶瓷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冯双喜说,“它**了我们的传统思维和设计理念。它成功了并不只是靠个好政策。”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一个多月前,法蓝瓷与法国柏图合资的法柏日用瓷公司成功试生产。

法蓝瓷已进入**6000个销售点,它似乎已经回答了流水线上的大工业化生产能否承载景德镇文化底蕴的问题。然而,景德镇的环境、资源、交通能否承载大工业化的陶瓷生产?多年来在建陶卫浴领域保持空白的景德镇,近两三年来引入了10多家沿海建陶卫浴企业,其中不乏乐华、金意陶、特地等知名企业。

一条建筑陶瓷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一亿元,而一条日用陶瓷生产线产值只有一两千万元。景德镇目***0家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中,64家日用瓷企业,2008年产值为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而10家建陶卫浴企业去年产值为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建陶给当地的经济贡献显而易见。

景德镇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规模不是第一位的,品位第一,我们要做高端产品。但记者在景德镇市乐平陶瓷产业基地,看到六七条从江苏、福建引进的琉璃瓦生产线,这种用于农村房屋屋顶的琉璃瓦,能否代表景德镇所期望的产品高端?

从佛山迁入景德镇的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柳说,到景德镇来我们的原料、运输成本是上升的,但冲这块金字招牌我们还是来了。景德镇人私下说:他们来沾我们祖宗的光,消耗我们的瓷土,却丢给我们环境的包袱。产值上升是否会付出环境成本?市长李放说,这些陶瓷企业不是一家紧挨一家,而是以山相隔,足以消化环境压力。

应**部门邀请到景德镇来做创意文化产业调研的一家北京投资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说,意大利、西班牙都不产陶瓷原料,但却成为陶瓷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景德镇要有这样的志气和魄力,成为陶瓷艺术的戛纳。

景德镇确实具备这个条件,景德镇有中国工艺美术**23人,有上千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有上万名陶瓷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人才*富集的地区,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但**们现在都在干个体,灵感用于个人之作,如果让**们的智慧贯穿于整个陶瓷产业大格局,景德镇就大有希望了。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郭立说,景德镇陶瓷产业衰落主要是因为规模小,但它的文化内核还在、技术核心还在,优势还会凸显。工程中心的任务是承担行业共性基础性工程技术,我们要把它打造成陶瓷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使之成为世界上顶尖陶瓷专家和产品云集的场所。“*先进的陶瓷产品景德镇没有,就愧对这个名字。”

不过,对于景德镇市长李放来说,发展陶瓷产业不等于景德镇的全部。获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后,景德镇四年内将获得五亿元中央财政支持,“这笔钱将主要用于民生以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一个瓷都创意文化产业正在酝酿中,刘安娜所期待的在街头巷尾、古老里弄体验千余年陶瓷历史和文化,也许就要变成现实。

辽源:六年间“漂亮转身”

这是辽源市金刚水泥集团生产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吉林省辽源市,通过大力发展“新材料、健康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发展高位对接、高层转型的替代产业的经济转型新路。新华社记者蒋林摄

□刘庶明李巍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十分艰巨、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世界级课题。而吉林省辽源市只用了短短6年,就初步实现转型,奠定了坚实发展基础,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逆风飞扬,其转型模式与成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辽源市在短短六年的初步转型中,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辽源速度:

―――短短六年,地方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2倍、3.4倍、4.27倍、11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20个百分点,再度成为辽源市主导产业。

―――只用三年,一个我国北方*大的袜业园区在辽源崛起。

―――两个月零23天,辽源雷天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就建成投产,成为辽源速度的新标杆。

―――短短六年,辽源矿业集团就由亏损转变为利税大户:2008年实现利润1.3亿元,上缴税金3.29亿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1万元。

……

转型速度是重要的,但更可贵的是辽源市创造的后劲强大的转型高度:

―――科技成果实现建市以来*高度。锂离子动力电池磷酸亚铁材料研制,荣获省**2008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基于新型动力能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成为我国高性能、清洁、环保汽车一道风景。

―――高新企业认定创造吉林省第三新高度。辽源市彤坤新能源、等6户企业被第一批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攀高结贵,靠大联强,战略合作达到新高度。新加坡、香港、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中国建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辽源,引发高端裂变效应。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领新高度。麦达斯铝业公司荣获欧盟A级供应商,高速列车型材成为中国2007年名牌产品。

……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经济衰退、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难题。辽源市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从经济转型向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生态改造的广度延伸:

―――城市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启动于2003年的煤炭塌陷区的改造吹响应了城市转型的号角: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90%,辽河半岛新城区现已建成;2006年以来完成棚户区改造175.8万平方米,旧城区2/3得到改造,4万户居民搬进新居。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80%,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自2005年开展农村低保制度,现在年人均补助标准达到540元,特殊家庭年人均提高到810元;新农合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合率为87.61%,城镇居民收入、农民纯收入六年分别增长2.2倍、1.8倍。

―――生态改造收到初步成效。加强水环境治理,流经城区的东辽河污水已变清澈;东辽河增加绿廊、周边山上植树,城市增添一片片绿色,绿色面积增加2.7%;实施辽源煤矿太信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地质公园全面启动。

辽源市初步转型的基本经验,一是富于创新,主动探索转型模式。百年煤城,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如何突破困境?辽源市经过反复探索明了:第二产业严重衰退是主因,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必须放在工业上;煤炭产业已经枯竭,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发展替代接续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于是在2003年,主动开展探索转型道路,遵循差异化竞争战略,确立了立足高位对接、高层次转型,发展新材料、健康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经济转型模式。短短六年,三个产业快速发展,新的产业快速崛起。因势而变,辽源市适时将三个产业扩展为新材料产业、新型能源产业、健康产业、装备设备加工制造产业、冶金建材业、纺织产业六大产业,努力构建强势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级化、传统产业现代化的替代接续产业发展格局,新兴工业产业比重已达到70%以上。

二是善于把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2005年5月,辽源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2007年12月又被为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自辽源市经济转型以来,经过积极争取,已得到国家对煤炭塌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生态改造、重大产业项目、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到位资金数十亿元。包括争取到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总投资2.94亿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补充工程。

三是勇于攻坚,突破制约转型难点。辽源市转型之初的*大难题,是企业丧失活力。随着吉林省国企攻坚任务展开,辽源市抢抓政策机遇,一年多时间,完成国企改制463户。辽源市还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核心之举。2004年以来,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同时想方设法突破资金瓶颈,如积极争取国家的国债、软贷资金上百亿元,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资金瓶颈、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破解资金瓶颈新途径和启动民间资本等。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