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五好,争六有”固本强基惠民生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西地村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中部,村域面积2108亩,总人口712人。西地村党支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争优活动,努力加强基层党建,带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

基层党建有创新。村党支部以“出思路、带队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全区*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一契机,以整*环境为突破口,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地村一举摘掉“落后村”的帽子,一跃成为风清气正、村强民富的“模范村”。特别是今年以来,村党支部围绕“五个好、五带头”要求,坚持一名党员一面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以“党员联系户”、“党员十带头”、“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双**”等为载体,深入开展**争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群众实现“六有”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性,有效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有实招。为壮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西地村党支部以“双学双带”活动为载体,引进红芷苑手袋厂,主营手工编织产品,采取培训包会、原料保供、产品包销的经营模式,适合农村群众致富要求。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骨干**掌握了手工编织技术,并采取党员带户的形式,让普通群众尽快参与其中。目前,村里80%的村民都从事起了手工编织,人均月增收可达700―1000元。在手袋厂取得成功的同时,村党支部抓住时机,新建了肉鸭养殖场、印刷厂等企业,并与林业部门合作发展盆栽葡萄项目,与农科企业合作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收入由原来的每年不足40万元,增加到了每年125.5万元。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村民就业有了路子、收入有了**、干事创业也有了底气。

环境美化有行动。作为全区**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党支部始终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实施“五化”工程,着力加强“五改”建设,坚持做到“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目前,全村实现了插卡用电、水表入户、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秸秆气化入户、有线电视入户、胡同路硬化、污水集中处理等7个100%,打造了宜居宜憩的良好村居环境。

精神充实有载体。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集体先后修建了健身公园、数字影院,设立了村民阅览室,建立了成人学校,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的宣讲活动,营造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村集体连续多年实现了“无计划外生育,无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得不到**和无因贫困失学,无****和越级**,无重大*安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的“五无”目标,在全村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村风民风。

**健全有制度。村党支部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区委提出的“四制一规范”要求,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村务公开、事务票决、财务透明、项目标定”。几年来,先后研究制定了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村民行为规范》、《文明和谐**户十条标准》和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各项制度,**村政事务运转有序。

幸福生活有**。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为村民群众谋福利。比如,采取集中搞宣传、讲解入农户等多种形式,坚持在全村推广和落实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农村低收入群体**及土地收益**为主的“四保”。同时,建成了村民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搁”。目前,全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了100%,农民每人每年可获得200元的土地分利。同时,认真落实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积极开展扶困助残工作,真正实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