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还有多少历史建筑经得住野蛮拆迁?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今年4月14日,杭州市人民**公布了《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其中包括金钗袋巷19号,朱婆弄10、12、13号建筑,金钗袋巷29、32、34、35、38、39、40号建筑,元宝街5、6、7、9号建筑,牛羊司巷16、17号建筑等在内的43项内容。但是名单公布没多久,上述范围内的多座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建筑纷纷遭遇拆毁厄运。

有自焚,有钉子户……在拆迁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拆迁乃至野蛮拆迁正在一步一步沦为“自然现象”。而在拆迁烟尘四起的背后,倒下的不仅仅是普通居民楼,多少本应成为现代人保护对象的历史建筑也难以幸免。杭州这批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建筑显然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不过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今年9月初的一条“武汉要为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投资200多亿元”的新闻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据媒体报道,这200亿中,将有196亿用于相关的城市建设,“直接用于庆典的不超过4亿”。

一边是历史建筑的成片倒下,一边是借庆祝之名声势浩荡的市政建设。我们不禁纳闷,这一正一反的对比中,到底有多少是出于真正对历史的祭奠和尊重?或许没有人知道答案。显然,在“拆建就是GDP”的执政原则下,不管是平民房屋还是历史古迹都可以为GDP大开绿灯。

90年代初就曾有学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的民族缺乏废墟文化。令人失望的是,在历史建筑随时可以被无阻碍拆除的今天,废墟文化无疑正在逐渐走向消逝。而这种能够视历史和文明于不顾的拆迁文化的流行,*先当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息息相关。在大多数城市管理者眼中,华丽、高大已然是他们推行城市建设步伐的**标准。所以,身披历史遗貌的历史建筑自然与“新、高、大”的城市氛围格格不入,遭到强拆厄运也就顺利成章了。

其次,相关法律条例的“被摆设化”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2008年我国就**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但不幸的是,在拆迁惯性和GDP的诱惑下,这一纸条例明显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和限制作用。弃既有的历史文物和法律条例于“废物”,而对那下所谓的历史称谓或者历史典故穷根追底甚至是争得目红耳赤,这种文化通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对历史尊重的叶公好龙。

毋庸讳言,没有历史内涵的城市难言品位,没有保护历史遗迹意识的民族也难言伟大。无论是从尊重历史还是维护城市内涵的角度来说,大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建筑的摧毁,*大的受害者还是我们自己。而阻止那些庞大的被赋予了现代人急功近利心态的推土机再次伸向古朴的遗迹,我们的城市管理理念还有那几近被遗忘的法律条例亟需得到改善和重视。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