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

2011-10-25来源 : 互联网

今年是*学森诞辰100周年,也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110周年。

这位科学**曾在这所**中学里,度过了读书时代的6年光阴,自此结下不解之缘。他回忆北师大附中的生活:“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困难”;他评价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在艰难困苦的旧中国,“把师大附中办成了**的学校,真是了不起”;他列出对他影响*深的17人,除了父母和3位党和*****,12位教师中有7位是北师大附中老师。

“人生的一个**”,*老这样总结自己的“附中”时光

*学森先生1923年至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了他中学6年的读书生活。*老晚年时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老的一生波澜壮阔,晚年历数沧桑,“师大附中”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词。今年是*老诞辰100周年,在这个时候,透过他的回忆,回望师大附中建校110周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为什么*老说在师大附中读书是他人生的一个**。

名家办学推教育改革

*学森1923年至1929年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他评价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在艰难困苦的旧中国,“把师大附中办成了**的学校,真是了不起”。

林砺儒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师大教育系任教,1922年至1930年担任师大附中主任(即校长),是**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学森在附中的6年,恰恰全部是在林砺儒担任校长期间。

上世纪20年代,林砺儒先生在国内率先推行中学“三三”学制,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学制与世界接轨。1923年,*学森进入师大附中学习,正值“三三”学制改革起始。师大附中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进,所有的规章制度、课程体系都由自己制订、试行。*学森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正是这次学制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

林砺儒先生对中学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初级中等教育,是全教育历程中之*中段,其目的应在提高普通教育,完成全人陶冶”,“新学制的*好处,是把中等教育分为两小段,*少亦可使前一小段的全人陶冶多普及几分。”

为更好地进行全人陶冶,林砺儒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课程改造观。那时,师大附中的教材由本校教师自定、自编、自选,新的课程体系达到了国际水平,在高中还开设了许多大学基础课。

*学森后来回忆早年的学习,提及在师大附中学过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非欧几里得几何、物理学(用美国大学一年级课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还有英语、德语。他说:“我附中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第一年觉得大学功课没有什么,因为我在中学都学过了。上海交大四年实际上就学了两年。考上公费留学美国,是靠附中打下的基础。”

教书育人行“全人格教育”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时局动荡、新旧思想交锋激烈。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救亡图存必先启蒙新民,教育是救国之根本。在此背景下,全人格教育的思想兴起。林砺儒先生将这一教育理念引入北师大附中,并进一步发展。全人格教育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北京师大附中的校训“诚、爱、勤、勇”,高度概括了全人格教育追求的优秀人格。

*学森先生回忆在师大附中时教与学都不以应试为目的,当时“学生临考试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明天要考什么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70多分,优秀学生80多分。”

当年的师大附中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理卫生课,师生会去医学院,请大夫们在解剖室用人体标本上解剖课;教生物的俞君适老师曾给*学森一条蛇,让他做标本。外语教学则是情景教学,注重培养语言环境。*学森的部分高中课程就是英文授课,高二还学了德文。外语的底子在中学就打好了。

课余,丰富多彩的社团和课外小组,激发起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在师大附中,*学森参与了绘画、音乐和摄影等多个社团。师大附中还是我国*早开设课间操的学校,每日课后,练习篮球、足球等项目。*老回忆说:“在学校玩得好,不天黑不回家。”

*学森时代的教育,既是面向大众招生的普通教育,也是经过严格选拔和淘汰的“精英教育”:学生来源优秀;学校形成的优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管理作风等)则是教育的生动、活泼与主动的保证。

*老回忆说:“不死抠课本,提倡多看课外书,附中的选修课很多,学生的知识面很广。每天午饭后,在教室里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困难。”

“教师自尊”成历史传承

“教师自尊”是北京师大附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们学术造诣深、师德好。*学森晚年曾列出自幼对他影响*深的17位老师:父母,3位党和*****,12位教师。其中7位是师大附中老师。

当时师大附中名师荟萃。*玄同、林琴南、张少元等很多名家曾在此任教。1923年至1937年,学校专任教师62名,曾留学日、美者8名,师大、北大及燕大毕业者47人,很多北师大教授在附中兼课。

林砺儒还要求“本校教职员对学生,力求收人格感化之效。使学生晓然知教师非惟传授自己以知识,且为自己生活之导师。”

在*学森的回忆中,当时的数学老师傅仲孙对他影响很深。

傅仲孙先生总说:“只要承认公理,定理是根据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是如此,在全世界也是如此,拿到火星上去它也得是如此。”*学森认为,傅先生的这个讲法彻底极了。正是在初三年级听了傅先生的几何课,才使他对科学的严谨性有了深刻认知。

*老还常说:“我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也是与中小学老师的教育分不开的!”

*老当年在师大附中求学时,语文老师董鲁安“实际上把这个课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使同学们常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

*学森大学时学习铁路机械,出国留学航空专业,都是考虑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1935年,*学森出国留学前,曾专程看望董鲁安先生。董先生拿出旧中国与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料给他看,叮嘱他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教师自尊”也成为北京师大附中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师大附中又涌现出韩满庐、钟善基、顾明远等一大批名师。晚年的*老常说:“我在师大附中6年,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全人格教育在北师大附中早已结出硕果,培养了众多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和杰出人物的校友。

更多资讯了解请进入>>

教育>>

创业项目>>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