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解读万科成功秘诀

2012-03-31来源 : 互联网

2003年5月22日,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顶的整个过程中,王石都没有太激动的感觉,并没有如同人们想象的那样热泪盈眶。然而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公司放了**电视台拍的20分钟短片,播放到**小组登顶展旗的镜头时,音乐一起,王石的眼睛猛然湿润了。

活得很自我的王石终于"登顶"了。他代表的是那个时代依靠个人创业精神所能达到的高度:8844.43米。建国60年,王石带领的万科集团,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攀登*高的山峰。他准备60岁的时候再试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王石自己感觉人生60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碰巧跳上一班驰骋的列车

王石或者说万科的成功**于其不断的努力,并且碰巧遇上了一班高速驰骋的列车。

十年前,万通地产的冯仑在台湾见到王永庆。王永庆对他说:作为一个创业者,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让他取得*大的成功,这就是你所在的地区、国家、民族的经济真正起飞,就这一次机会。

1988年12月28日,万科股票公开发行。对于万科来说,如果说拐点,1988年万科股改可以说缔造了万科今日辉煌的基础。

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002,由此拉开了万科的"光荣与梦想"。

1993-1994年开始的那次行业低谷,其严峻性或许不比2008年小。事实上,万科正是通过那轮调整才脱颖而出,奠定了自己在住宅行业的一席之地。

在许多发展商艰难度日的宏观调控期间,万科地产的规模以平均70%的年均速度递增,到1998年,万科突然发现自己排在了沪深两市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名。

在珠穆朗玛峰海拔将近8000米营地宿营时,夕阳血红。同伴们都出去看,说:"风景这么好,王总快出来。"王石没吭气。过了20分钟,他们又说:"你再不出来会后悔的,这是我们登了这么多山所看到的*美的风景。"王石说:"老王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王石总是在人生拐点来临的前一刻,保持体力。王石知道,目标只是登顶珠峰,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都一概不做。

2007年第四季度,当房地产行业亢奋不已的时候,王石的"拐点论"让他在业内受到不少攻击。

2008年1月25日,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拐点论并不是万科突然抛出的观点。"市场会从过快上涨过渡到理性调整,这是万科反复强调过的。大家可以看看万科2007年的定期报告,特别是中期报告,里面非常明确的表明了万科的判断。我们的应对策略在根据市场发展趋势进行调整,比如在土地市场过热的时候,我们放慢了拿地的速度;比如在调整发生之后,我们部分城市的一些楼盘价格迅速调整到比周边同类楼盘低10%-15%的水平。以后万科会更加坚定、**地执行不囤地、不捂盘、快速开发销售的经营原则,这些都是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显然不仅仅是表明姿态。"

王石归零万科归零

这是一句古老的韩国谚语:权力可以维持10年,而影响力至多可以延续100年。

影响力也有时间极限,随着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影响力的寿命越来越短,每一代企业家都是"各领**数十年"。

2009年万科的主题词只有两个字:"零"和"壹"。这一主题词的解读是"万象更新·美好明天"。"零",既是原点,也是起点---放下往日的成功,修正过去的不足;以永远年轻的锐气,将每**视为新的起跑点。"壹",象征着希望,也代表着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迎接美好的未来。

撇去表面的喧哗,真实的购买力始终在悄然生长,而住宅业迈向成熟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作为一个自由准入的行业,所有资源和机会对每个参与者正日益变得公平。凭借一笔先得的资源就可以坐收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只有那些真正**价值的企业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行业中长存;只有那些转化资源效率*高、能以*低消耗***高性价比产品的企业才能*终赢得胜利者的桂冠。

万科归零。王石归零。机遇还在野蛮生长。

王石是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的自律成为后来者难以逾越的珠峰。万科就这样和共和国一起成长。

A

万科与深圳的一脉相承:下海、上市、房改、归零

深圳原来念成"深川"

企业不要太在乎"国进民退"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您觉得个人的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建国60年有没有契合点?1983年您也和当时的人一起下海到深圳,1998年遇上房改,然后又第二个吃上市的"螃蟹",实际上万科也算是建国60年中在深圳一个很好的试验样本。

王石:深圳对我来讲挺有意思的。**次知道深圳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我15岁到广州,看到很多很多货车从深圳到广州,那会儿我"圳"还不会念,念成"深川",后来查字典才知道读"圳"。

12年之后当兵,当公务员,上学,*后到广州工作,做工程技术员,那时对深圳印象非常不好。中英一条街,沙头角,比较冷清;深圳河,很多人偷渡到香港被淹死,更多的印象是围追堵截、偷渡客;我们做工程是在深港站,很脏,瓜果蔬菜、牲畜等,病的、死的、腐烂的,苍蝇、蚊子,一阵恶臭。

1982年春节建了特区后,一下就感觉到深圳在变化。到深圳就是赤手空拳开始做生意了。真正令我难忘的还是1983年在深圳创业的时候。当时对我来说,深圳将来怎么样是不清楚的。1985年,有一次我在理发店理发,电视在播新闻,外汇宣布贬值,人民币一次贬值30%,原来是三块一,一下就贬值到三块九,那时我做外贸正好有800万美金额度,一下子少了64万美元,而我那时利润才500万!我当时感觉"嘎吱"一声,印象太深刻了。

1998年,记者问我*深的体会是什么,我说政府支持啊。中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的态度很重要。现在中国还是这样一个大方向。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波浪式的,当然现在大型国有企业多一些,进取显得强一些,但也不要太过于在乎"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时候也没见国企抱怨。市场经济一定是资源有效配置,如果证明是资源有效配置就会继续,如果证明资源配置效率低就会终止,这一定是市场经济的选择。

老实人不吃亏

2008年对我和万科都是非常难的

南都:上市对您的影响是什么?

王石:上市是为了解决产权问题。当时万科是国营的牌照,但国家没有给他担保,经营到1300万的规模,这些资产是属于谁的?说是国家的,国家没投钱;说是自己的,又是国营的牌照。当时我的方案是五五;深圳市政府的意见是国家大头,国家六,万科四。我说你不要四六,三七、二八我都同意。因为这样产权鉴定就清楚了,产权清楚后就可以扩股、引进民间资本等,通过上市做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第二点,更重要的,通过分离确定下一步走什么样的路。当时参照香港上市公司条例和规范制定公司章程,万科当时决定一定要规范化去做,比如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感到很奇怪,他们只做合资公司,国营公司一般是财政局来验收,你们一个国营公司要求我们审核是什么意思?但我们一直按着规范去做。可能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但万科认为未来一定会规范,我说如果未来不规范,我宁可做出口去,但我不可以不规范地做事情,这是我作为一个创始人的经历。这几年我常感慨,就是老实人不吃亏。

再往下就是小平南巡后改革开放热潮形成。1994年"君万之争"后万科一直做减法,非常明确地走专业化之路,没什么犹豫,也没有大的波折。没想到 2008年,一个"拐点论"一个"捐款门",无论行业上还是社会上,我和万科都被推到风口浪尖。2008年对我和万科都是非常难的一年。

万科悖论:市场不好的时候万科非常好

南都:19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房改",对万科有什么影响?您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如何预测?

王石:1998年之后2004年之前,城市中低收入住房供需矛盾不是很突出,有大量拆迁房来缓解,大量拆迁后进行补偿。但2005年后大规模拆迁已经过去了,但这不意味着中低收入的住房需求已经没有了。

中国这么大的地域,这么多的人口,各个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当然这得有政府财力保障。原来地方税是没有考虑这方面的,而且不但没考虑,原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靠卖土地获得的。将来应采取多元化的供给制度,对于万科来讲,就是如何把中低收入的廉租屋做好。

如果不是去年金融海啸,政府政策的放松,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也不可能上涨这么快。对万科来讲,一直处于主动,去年提前调价。万科现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市场不好的时候万科非常好,当然市场好的时候万科好,其他地产企业也好,市场越不好越显得万科好。

万科归零:钻政策空子终究被淘汰

南都:广东很多中小型制造业,尤其三来一补企业,很多生存已经很艰难,现在是一个新的纪元,像深圳这种创新型城市就是一个不断归零、不断出发的过程,您对社会转型比如深圳的创新怎么看?

王石:**个就是你的目标在哪里,发展是10年还是20年、30年?很多目标都定得很短期的。就万科来讲,我们之前也走了很多弯路,我们为什么从多元化转为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行业的竞争力,才能长远发展。现在全球一体化,注重分工和资源整合,只有做得非常专,才能规模经营,才能在行业中占有地位,这也是万科的考虑。

第二点,市场一定是波动的,你不能说市场好的时候就好,市场不好的时候就不好,一定要看得更长远。比如万科确定做减法是1993年确定的,但就是那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宏观调控,随后1994年到1997年这四年对房地产市场非常不好,但万科还是坚定不移地一直做。一直到1997年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时候,在70多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中,万科排在**位,在*低谷的时候排在了**位。一定要从战略布局上往前看,做企业一定要从长远发展,一定是像下围棋一样,下这一步一定要算40步、50步。

中国改革发展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现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国有和世界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不同的一面很鲜明的特征是和国际上成熟的市场经济很不一样,政策市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包括房地产,很多人都在研究政策,钻政策的空子,但我认为做企业的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更多的是质量、核心竞争力;如果从政策层面出发,你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B

中国的王石时间:捐款门、基督教、徘徊的灵魂、财富观

60岁依旧青涩

从张扬个性到社会公益

南都:您对"捐款门"现在还有没有什么想法?当时您说您虽然快60岁了,但依然很"青涩",当时是不是觉得受了委屈?

王石:现在也很青涩。我没有新的要说了,该说的都说了。

南都:现在汶川的项目修建工作进展怎么样?大概什么时候建成?

王石:进展很顺利。2008年我们已经把学校和医院交付使用了,今年6月份幼儿园已交付使用,学校二期应该9月份开学就可以完成了,预计今年年底之前除地震公园项目外可全部完工。

南都:您会不会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一样,往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转型?您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转型?

王石:这个不好比,一个世界**富,一个世界第二富,财富个人拥有没法跟他们比。另外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一样,美国发展已相当成熟,美国慈善、捐款、资助等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平衡的有力构成。而中国一切都才开始,过去企业也好,社会也好,都是政府牢牢控制住的,现在改革开放让更多民营外资企业发展起来,在这方面万科走得还比较靠前。但民间NGO,做公益,这些在中国还处于成长初期,和美国完全不一样。如果社会是非常平衡健康发展,基本是三种力量的平衡:政府、企业、民间NGO,中国现在还没达到这个程度。如果说20年前我们向西方学习如何做企业,现在就应该是学习如何做NGO,但才刚开始。

2005年对我来说是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我个人的精力除了做企业外,更多的是个性张扬,和个人爱好结合起来;2005年后是和探险、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就目前来讲,用的时间*多的就是在公益方面,这是毫无疑问的。

改革开放

还应该从更深层面去探讨

南都:在《徘徊的灵魂》一书中,你提到假如有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你可能会选择基督教,为什么?

王石:为什么谈宗教,我个人从少年到现在一直都是无神论者,但这几年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意识形态也在开放。过去对宗教信仰严格限制,现在却可以信仰自由。你相不相信是一回事,了不了解是另外一回事。《徘徊的灵魂》更多地涉及基督教和犹太教,应该是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并不是说不信佛教而信基督教。

为什么对耶路撒冷那么感兴趣?我首先是个企业家,企业家探索的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源头就是基督教文化,是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我们现在学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其宗教之源,理所当然要予以研究,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中国过去是西方炮舰、西方文化硬打开,而我们进行抵抗,从而形成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殖民反殖民的悲壮斗争。而我们改革开放是主动开放,通过建立通商口岸、建立特区主动开放,我们还加入了WTO,但以后会怎样?我们能不能长远地像西方很多公司一样有一百年的长远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还应从观念的层面、从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去探索。

60岁仍在徘徊

我们面临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

南都:我有一种惶恐,您作为一个自制力和定力都非常好的企业家,现在却说还是徘徊的灵魂。这是不是说建国60年这样一个历程,您原来是一个执着的人了,在经历市场经济和接受西方个人利益*大化、企业效益*大化、股东回报*大化等思想的影响后,反而让您觉得到了一个徘徊灵魂的阶段,尤其是您即将步入 60岁这样一个很淡定的年龄段。

王石: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或许有人觉得都快60岁还在徘徊不正常,但我们处于一个剧烈大变动及社会转型的时代,没有一个人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他敢说他早就想到了会这样,我也是如此,这跟年龄没多大关系。过去三十年没想到,同样下个三十年我们也没法预想。比较准确地说就是不确定,不确定的时候徘徊就很正常。这种徘徊恰好是在不确定当中在思考、探索问题,也就是说我到了这个年纪,我还不满足现状,我还在思考、探索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徘徊跟年龄没有关系,这不是直线逻辑而是波动式和螺旋的。徘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清楚原来路线对不对,另外一种就是否定自己,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否定自己才有生命力,你不能说我充分肯定自己,肯定我的过去,那基本就是保守,就没有出路。你怎么把我的徘徊看得那么消极呢?

南都: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王石:职业经理人,你不觉得我职业经理做得很好么?我也非常愿意报效社会,我个人具有这方面的才干。报效是有多种方式的,比尔·盖茨、巴菲特是一种,但中国的主要资源还是在大型国有企业,如何把大型国有企业改造运作起来,当然我很愿意借助这几年的经验,但它没用我,这是另外一回事。我有这个心愿。当时是这样想的,但现在人家做得非常好了,就没必要了。现在要做公益活动,在万科我也可以发挥我的作用。

马云李彦宏的创富模式极端化

传统产业更持久稳定

南都:您的财富观是怎样的?

王石:我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对财富是看得比较轻的,当然我一定会想办法改变物质生活,也有追求物质财富的诉求,但到了一个水平就满足了,能养家糊口,生活不委屈就很好了,其他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社会价值的实现。

南都:您这一代企业家的财富增长模式都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跟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那一代的财富增长模式很不一样,对这两代的创富模式您怎么看?未来的创富模式将是怎样的?

王石:从创富模式来讲,还是有点极端化。像比尔盖茨、李彦宏、马云,能成功的只是个别的,更多的是失败的,烧钱烧得一无所有的。时代不同,创富方式不同,但真正的主流应该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不论是在IT行业还是传统行业。现在的IT行业,只要财富非常迅速积累的,他被取代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周期会越来越短,传统行业可能更持久稳定,虚拟的网络不可能取代传统。它应该是怎么结合的问题。对社会的价值来讲,除了个人财富外,还有更加多元的东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