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从三流品牌发展为**品牌所经历多年厮杀所形成的*门经验。这个秘诀的核心在于,三星集团CEO尹钟龙深信生于忧患的三星电子要想避免死于安乐,一定要在保持高度危机意识的同时,实行“速度经营”,快速飞奔。
三星集团CEO尹钟龙:速度经营
尹钟龙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生鱼片理论”。其意思是说,当你**天抓到**鱼,在**的日本餐馆里能卖个好价*。如果等到第二天再卖,就只能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二流餐馆。到第三天,你就只能卖到四分之一的价格,如此以往,就变成了“干鱼片”。因此,在把**产品推入市场之前,就要先将产品变成“生鱼片”,这样才能售上高价。
但是,很多人误读了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是把它当做**一步的另一种说法。在尹钟龙的眼里,“速度经营”不只是**一步那么简单,而代表着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在一次接受《Business 2.0》采访时,尹钟龙表示,“在数字时代,你可以无限地扩张产品线”,但关键是如何在体积变大的同时,保持敏捷的身手。“在模拟的时代,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以及勤勉才是制胜之道;而在数字时代,*重要的是创新和速度”。
在执行层面,基于战略的“速度经营”被细化为营销策略的“四先原则”,即:发现先机;**获得技术标准;产品*先投放市场;以及在**市场占据**地位。
*为关键的是,尹钟龙希望所有管理人员把这种速度转化为更高的商业利润和更低的生产成本。在数字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也随之缩短,三星在实行速度经营战略的过程中,内部结构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仅仅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在产品开发和供应链方面提速。为此,三星提出了一个‘价值创新’的计划,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能通盘协调产品开发、生产设计和市场投放等各环节,这将有助于全面实行速度经营,”尹钟龙介绍道。
除了加快内部流程,三星极其强调零库存。三星在减少库存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加快营销与生产的衔接,三星开发出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同时配合进行了客户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及产品信息系统(PDM)等的建设。三星的平均库存时间从1997年的八周降低到2002年的三周。
谈及零库存,三星电子数码打印事业部常务李长宰表示,数码打印部有两个实现途径,“一是通过SCM系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等地,哪个地方有库存,库存情况如何,我们都可以监测到,会有一个预警机制;另一方面是软件方面,整个打印机事业部的员工,对适量库存的概念都是非常重视,我们在这方面的培训也做得很好。”
三星的“速度经营”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制造环节的“黑匣子”。从一个梦幻的概念产品,到迅速批量上市的尖端产品,中间必须有同样先进的生产系统作为支撑。三星为在生产制造环节部署了一个“黑匣子”,里面藏有其生产技术和流程中的秘籍。
这个“黑匣子”就是由三星电子的执行副总裁Ji Oh Song统帅的三星机电制造中心,其作用是为三星的半导体、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生产提供先进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迎接必然到来的无人操作生产时代,三星机电中心在工厂设计、组装、检测和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上花了大量工夫,目的是要为三星建立起客户导向的生产流程和价值导向的生产管理模式。
“如果脱离制造环节,我们必输无疑,”Song说,先进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极大的生产力”,同时为公司塑造了长远的竞争优势。根据制造生产状况合理地配置研发活动“对于迅速*占市场先机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并不意味着三星将因此而放弃外包,或在外包过程中丢失制造环节原有的优势。三星公司认为,在整合供应商的同时不断完善制造流程,正是丰田汽车和戴尔公司等许多制造业领袖的获胜之道,三星遵循的也是类似的策略。Ji Oh Song在一次演讲中指出,重视制造过程的公司往往能获得成功,并且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没有人能复制他们的模式”。在制造环节,三星把自己定位为“制造方案供应商”,在其各条产品线上,三星执行的是以数字化为中心,定制生产设备以及开发*特产品技术的策略。
三星集团CEO尹钟龙:准军事化组织
强调“速度经营”的三星,却有着等级森严、纷繁复杂的组织架构,从部长、次长、课长、常务、专务到会长、社长等,有十几个层级,这两者自相矛盾吗?
三星以*特的亚洲模式解决了这一矛盾。去年,韩国延世大学的Kee Young Kim和韩国管理科学院的Seongjae Yu两位教授发表了一份关于韩国企业竞争力的报告,其中指出,三星的管理之道是日式和美式管理方法的结合,既有日本公司人员划一、忠诚度高和流程优化的特点,也融合了CEO战略规划能力强、决策组织化和迅速决策的美式风格。因此,尽管三星像大多数韩国企业一样仍然由财阀控制,但是其决策的流程,尤其是在面临风险时的决策速度要高于韩国国内甚至国外的大多数同行。三星电子制造一座新的半导体工厂通常只需要18个月,而一个日本企业用的时间却往往要36个月。
在一些三星员工看来,三星电子的组织架构有点类似准军事化组织,虽然等级森严,但是令行禁止,执行的速度非常快。加上韩国人大部分都要服兵役,更给这种组织文化增加了军事色彩。事实上,在三星的海外分部,掌握实权的基本上是韩国人,即使在中国,大部分生产、销售等重要职位都是韩国人把持,外人很难理解这种*特的DNA.
成吉思汗是这种快速执行文化的老师,曾经被三星电子前任中国总裁李相铉极力推崇。成吉思汗所拥有的快速机动能力和三星电子推崇的“速度经营”不谋而合。在三星内部员工看来,三星电子的执行文化和成吉思汗这类军事组织的确有不少共通之处。
首先是赏罚分明。成吉思汗很认真地确保士兵得到应有的份额,三星电子也非常强调赏罚分明,员工只要是业绩优良,就会提升得非常快。三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条:“不惩罚员工的失败,只有缺乏道德、不公正、不诚实或拖了别人后腿的员工才会受到惩罚。” 但是如果业绩不好,也会有相应的降职处理。
对于这种执行文化,三星电子数码打印事业部常务李长宰表示,“这种等级不仅存在于三星,在其他公司也是有等级的。问题在于每一个等级升迁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是不是参考不同的年限、年龄来给员工升职。像三星电子,你只要有能力,当然也要有一个基本的年限,而且被公司认可的话,可以破格升职。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很大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这也就有助于实现速度经营。”
其次是业绩导向。业绩为王的理念使得三星的进攻非常纯粹,业绩不只是销售部门考虑的事情,从研发、生产、制造、市场等环节都会进行相应的控制和激励。尹钟龙建立了员工奖金直接和本公司效益挂钩的制度,并向高层主管配发期权,迄今,三星已将4%的股份配发给集团内的900名主管,尹钟龙则持有价值4000万美元的股票期权。
第三是网络化的能力。在13世纪,蒙古军队曾经用命令传达、灯火、烟雾、旗帜等网络手段保持信息通畅。三星则通过复杂的网络如供应链管理系统(SCM)、ERP系统等简化信息流,提高决策速度。在三星中国,中高层经理人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系统,实时看到当天的营业数据——哪款产品好卖、哪个地区**、哪里库存严重——从而快速处理。
一个细节颇能体现这种准军事化组织的风格。比如,三星员工甚至有一种叫喝“忠心酒”的游戏,下属为了表示对上级的忠心,甚至把袜子、皮鞋等放入酒缸中,然后当着上级的面,喝这种“忠心酒”。这种文化使三星电子的执行异常坚决和快速,但一些管理界人士也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种文化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掺杂了太多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使权责利的关系搞不清楚;二是讲究一种服从和忠诚,不利于员工发挥创造性;三是浓重的韩国色彩阻碍其真正走向世界的国际化步伐。
《蓝海战略》作者*。金曾经给三星电子作为“蓝海”案例。对于三星电子这种做法:“蓝海”战略+“红海”执行,*。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星的未来,除了继续产品创新,如何能在流程和人员上有所改变也很重要。
三星集团CEO尹钟龙: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2006年初,尹钟龙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指出,三星“已经由一个世界级的公司转变成一个世界级的顶尖公司”。随后,尹钟龙在信中又强调了保持“危机意识” 的重要性。“有人把三星的成功称之为‘奇迹’,然而,我们的员工要关注的是,接下来‘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而不是昨日的辉煌。”
尹钟龙试图把危机描述得更为清晰,他指出,三星过去在行业中扮演的是追逐者的角色,玩的是“追赶”别人的游戏,因此不仅满怀热情和意志,而且很清楚目标和方法。过去取得的胜利也正是得益于此。但是现在正是由于三星成为了领跑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三星面临的是开拓未知领域的挑战,未来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下去必须完全由自己来决定。“全体员工必须保持原有的热情和意志力,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未来不是来自预言,而是我们创造出来的。”
在三星电子如日中天之际谈起“危机意识”,很难让人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尹钟龙的“危机意识”来源于1997年金融危机带给三星的切肤之痛。当时的尹钟龙满脸焦虑地看着海外部分不良资产的扩大,一部分产业赤字的发生,并痛下决心裁员30%.现在,危机意识已经成为三星电子“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话题,也成为不少三星高层的演讲主题之一。
但就危机谈危机,并非尹钟龙的原意。他的真实意图是把“危机意识”当做“速度经营”的发动机。
一方面,通过灌输“危机意识”,强化员工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保持奔跑的激情。
另一方面,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在尹钟龙看来,要想保持**,就必须想在前面,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做好准备。这也是尹钟龙以拿破仑为榜样的一个重要原因,“拿破仑还在上军校的时候,就已经熟谙欧洲的地理和历史,为后来在欧洲的扩张作了很好的铺垫。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令人钦佩。”
在技术吸引和创新的管理上,三星采用了危机管理的方法。例如,研发人员在接受一项任务的同时,也会收到一个完成任务的*后期限,此外,还在韩国国内和美国的硅谷同时设立两个工作小组,围绕同一任务开展工作,两个组既互相合作,大大加快了三星电子对引进技术消化和吸引的速度,也保证了危机管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