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三年段段长彭雪老师说,高考不光是一场知识的挑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而且,越到后面,心态因素越显重要。而每年高考,“黑马”的出现,“优者”的失手,都与心态有一定关联。
离高考不过90天,为了帮助高三学子*大效率地利用好剩下的这些时间,彭雪老师对高三学子常见的三种不良心理进行了悉心分析,并为高三学子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心理提出了相关对策。
六神无主,低效学习
距离高考仅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的确相当紧迫。于是,底子相对薄弱的考生在这种压力之下,变得六神无主。觉得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看着这一科的内容,又想着另外的科目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这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另几科的讲义又发下来……
这些考生常常什么都想做,哪一科都想抓,可是,又都没办法静心下来深入做下去。于是,心浮气躁,常常用一些徒耗时间貌似刻苦的无效劳动来求得一种自我心理安慰,*终导致效率低下。对策: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期望值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先,要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尤其是短期目标。
其次,明确自己的高考目标,制订为实现目标能做到的短期计划,让每天都有一个扎实收获。比如,现在离3月17日的厦门市质检还有10天,就语文学科来说,如果你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还有较大缺漏,就可以争取每天限时做一篇现代文本阅读训练(也可以是旧题),研究归纳题型,答题技巧,查缺补漏相关知识点。
高考的考查内容是相对固定的,10**来,就一定会收获有效的知识。如果说知识是一张网,那么我们每天补一点,三个月之后,你的“网”一定比现在严密!
第三,就是坚持。失败并不可怕,放弃才是悲剧。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哪儿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央视名嘴白岩松当年在高考前做了一个规划:先弄清要看的书有多少页,还剩多少时间,然后****坚持,*终通过高考成功逆转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所以,还等什么呢?行动!
自卑作祟,易受干扰
这种心理现象常见于成绩波动较频繁的同学中,尤其是在成绩下滑时。考生一方面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种层次,渴望立马就让成绩有个飞跃,另一方面却又无计可施。于是迫切想要从身边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身上得到一些启迪,但往往这种时候,也容易失去主见,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比如,别人复习什么他也跟着复习什么,别人攻克难题,他也跟着攻克难题,全然不顾自己的现状。甚至考试时别人翻卷的声音也会引起他的焦虑:哎呀,他怎么能做这么快?或者一见到成绩还没有起色,就立马偃旗息鼓,自暴自弃。
对于此种情况,其实归根到底是自卑作祟,对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没有自信。对策:找出成绩波动的症结所在
*先要树立信心。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强。考生要把眼光投向自己成绩的*高峰,告诉自己,原来我也能这么**,之所以现在成绩波动,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或者当时思维没打开等;
其次,以阿Q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现在失败也不错,能让我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正有利于我查漏补缺;
第三,*关键的还是求助于老师,有效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出成绩波动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第四,切忌好高骛远,更不要盲目地模仿他人。尤其是在*后三个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复习节奏,回归课本,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将基础一步一步夯实,将知识结构一步一步完善,着力自己成绩的增长点。
期望过高,患得患失
每次考前考后,总有那么一些学生愁眉苦脸,他们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哎呀,这道题我为什么只能拿到一半的分数呢?那另一半分数我要怎样才能拿到呢?
此种情况多出现在成绩中等以上的考生中间。他们由于自身素质较好,周围人期望值很高,所以对自身也要求比较高,于是力求每分必争。而事实上,依据这些考生的能力,这道题目的后20%的分数,他们是很难拿到的,但是,因为长期纠结于某道难题拿不到全分,以致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从而节节败退。
这部分考生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中有20%是难度较大的,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凭借着这20%,将考生们分别扔进了985的院校、211的院校或其他院校。对策: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是不同的,所以,考生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定位,知道哪些题目是给自己做的,哪些题目是自己尽力而为的,遵循心理学中的“*近发展区”原理,让自己享受成功感。但不是说就彻底放弃这些题目,而是平时做难题时,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大块,因为这样看到难题不会做就容易泄气,而应看成一个个分数点,尽量分步解答,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
面对各种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这样的心理“战略”:我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但我不畏难;我觉得容易别人也会觉得容易,但我不大意。甚至有时要学会放弃,所谓“欲速则不达”。难点一个一个地解决,戒骄戒躁,*后,水到渠成。
特别提醒
关注四个特别现象
除了避免上述*为常见的几种不良心理现象外,彭雪老师还提醒高三学子关注和避免下列现象:
由于惧怕失败,便整天焦虑于如何避免失败的“求败心理”现象;看似很刻苦,但效率很低,还因为长期熬夜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的“开夜车”现象;总想超越别人,却一时无法做到,因而情绪上常常处于紧张不安状态的“成就焦虑”现象;勤奋学了,认真做了,学习成绩不再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或原地徘徊甚至稍有下降的“高原现象”。
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容易导致压力增大,造成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虽然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学习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坏情绪发展下去,不主动想办法调适自己的心理,那么,这些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到自身潜力的挖掘和考试水平的发挥,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此,为了顺利度过高考冲刺阶段,决胜高考,同学们都应该主动调整心态,优化情绪;不以难悲,不以易喜;赞扬自己,悦纳自己。以平常心淡化高考,用自信心面对高考,用坚持挑战高考,相信梦想一定会在6月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