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放弃"与"钱学森之问"

2011-07-21来源 : 互联网

成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邵周成本来是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因为他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在很“骨感”的现实中,很稀松平常,无任何悬念。但邵周成很幸运,他的毕业论文很**,于是学校决定“特授学位”给他。

报道中,成都理工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姚圣国向校**举荐邵周成的邮件中,标题就是“对特别的学生我们*好不放弃”,这个“*好不放弃”让人觉得感情丰富又意味深长。

*先,我觉得*先“不放弃”的是邵周成,按照一般逻辑,英语没通过,毕业论文写得再好也没用。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要对自己有个交代,对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个总结。试想,如果他“破罐子破摔”,如何写就七万余字的**论文?如果他放弃了,又何来这“柳暗花明”的戏剧转折?

其次,是学校方面的“不放弃”。毕业论文特别**,因而被特授学位的,媒体之前似乎没有报道过,我们可看作是凤毛麟角。邵周成这次能如愿毕业,消除深造或工作中的隐患,他母校教授、**突破性思维和决定功不可没。

在我看来,在现实环境下,学校方面这种“不放弃”的突破性更值得我们肯定和赞许。我们可以想见,每年中国高校有多少是因为英语或其他某一门不及格而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偏才”“怪才”的?又有几所学校会因而“破例”让其顺利毕业进而深造的?其他不说,单是前两天“女孩靠呼吸套管呼吸17年高考583分被多校婉拒”的新闻就让我们很揪心,新闻中的多所高校以“将来找工作困难”为拒收理由,如此的可笑与无奈!很多网友甚至发出“霍金要是生在中国,早死了”的感叹。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一直在追问中国高校为何没有培养“杰出人才”的土壤,以至于产生了撞击我们心灵的“*学森之问”。依我看,如果中国高校连“偏才”和“怪才”都不能容纳的话,培养出“杰出人才”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没有“*好不放弃”那种责任感,没有突破性和**性,我们也永远解答不了“*学森之问”。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