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燕的“东方国”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认识吴海燕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从**眼爱上了她的时装画到现在都过去了很多年。但一直无法用成形的文字来描画丰富、多变、开放、执着的她。 *近又去了她位于西湖畔创意谷地东方国展厅,然后再次在她略显拥挤却别具风格的工作室里聊天。谈话依旧天南海北、创意迭出,**不变的是她的别致。有人说,吴海燕的多面仿佛她就是由那让她情有*钟的华丽丝绸的经纬线编织而成。而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的逐步崛起和21世纪可能要面对的新机遇挑战,别样的吴海燕依旧镇定自如地玩她的设计,用她*特的中国语言讲述东方国的精彩故事。 谈起设计,她一直说她是在“玩”,且玩的是综合设计,“我是个给我个房子我都敢造的人。”吴海燕爽气地笑道。以服装设计师成名的她却认为自己的艺术眼光在于空间:“真正搞艺术的人不一定能搞空间,我喜欢空间喜欢展览,做软装修,室内设计。做了很多,玩了很多。其实我大学学的是染织,是纹样。用纹样结合服装,人家做不到,但我做到了。”综观吴海燕的历史,发现她所玩之处,领域宽泛,染织、服装、家纺,甚至文学艺术都有她的身影。就拿她*负盛名的服装设计来说:1993年*届“兄弟杯”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她用服装语言诠释了盛唐气象,《鼎盛时代》征服了**评委荣获**金奖。1999年她用《起承转合》再现了心目中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获九届全国美展金奖。2001年她在西子湖畔以一台《东方丝国》大型服装专场,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杭州的妩媚与丝绸的华贵。同年底她在北京706兵工厂用《观点2002年》,预测着新年的文化气象与未来的格局。她的艺术言语、艺术思绪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肯。2001年底被中国**时装周评为中国服装设计界***高奖项――金顶奖。至于更多的诸如“杰出青年”、 “**服装设计师”、 “*******”、 “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 “全国**教师”等等,这些仅仅是其锁进抽屉诸多“桂冠”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已。对于多得似乎让常人不可理解的荣誉,吴海燕一个“玩”字带过:“那个年代我们不流行参加大赛,也就是抱着玩的心态去试一试,结果居然得奖了。几次得奖之后,觉得蛮好玩的,自信心也来了。” 其实吴海燕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善于理解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理念,并将之贯通一气,运用到实际设计实践中来,不偏废其一。包括她的著述、北京工作室的流行趋势研究在内,其气度如她现在做东方国一样,宽阔如海,心细如丝,还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吸取:“创意产业其实都是自发的。我2000年去美国,美国南曼哈顿有一批厂区,这批厂区形状如长长的带,*早艺术家都在那一带玩,后来商业家看到了,就把这里变成专卖店,于是艺术家开始退,*近听说差不多快退完了,都搬到更远的地方去了。所以说,艺术与商业永远都是艺术在前,商业在后面跟着。” 玩设计的吴海燕志却在努力打造着中国的设计体系。从大的创意产业链的剖析到东方国内部的设计体系的建立。在创意产业,尤其是服装这个历来注重经验的行业,她却重研究,重宏观思路的清晰和把握:“各个城市都在讲创意产业,但创意产业的研究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树立,对其了解研究还不够。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有策划人群、设计人群、再到如何变成物等等,在这条产业链里可以培养很多不同定位的人群。而创意口号*根本的是如何落实到物,为大众服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就像她的“东方国”的设计建设,她重体系,体系之核心又在于纹样:“如何做足设计体系,当代人应该意识到在发扬民族的时候将设计体系做完善,我以纹样打天下,所以可以看到,从信封到书到盒子到靠垫到服装,都是一个纹样。一个纹样在东方国里的三大体系中横向穿透。一个纹样做三个点,做一个设计体系。核心是民族,是我们的创作,而外围是我眼睛看得见的亚洲,东方*好的东西。” 有趣的是,吴海燕的工作室取其名字的三个*字母“WHY”,即成了“WHY DESIGN”。“为什么设计,这是全球设计师毕生追求的事业,居然不经意就在我这里了。”吴海燕不由又笑开了。“为什么设计”可以有很多说法,但对于吴海燕来说,根本就在于对民族和乡土的眷恋。她画了个圆,绝好地阐释了她的设计王国的东方特质:“这是太极图,上半球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辉煌,下面是中国的禅意。”她反复强调:“用纹样打天下,别人都做不到,只有我们能做到。纹样都是基于全世界的,又是中国特有的财富,5000年的财富,一辈子都挖不完。早年说‘抢救保护’传统文化,现在还要‘继承发扬’。”她饶有兴致地提起她的相思鸟创意:来源于学生们谈恋爱的人本回归――不再迷恋电子工具,而是要用手写下来,装进信封;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外婆的地理图、气象图、算命八卦等小玩意的公司圆盘状名片;她的有感于日本人至今维持的但在中国却近乎于丢失的传统、更来自对童年楼下大阿公自制自补的油布雨伞的回忆的中国伞创意。她回味在敦煌的写生经历:“我们那时候经常追着太阳跑,追到很远很远,遇到了雷雨暴雨差点还回不去。这时听到雷在天际,远古的感觉很震撼。我们也是中国*后一批在窟里拿着手电筒作画的学生。窟里没有灯光……那种远古的感觉、黑暗的感觉,我到现在还回味不尽。”她感恩在西湖边的年少岁月:“西湖是灵感的来源。西湖里细细生长的草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法国梧桐的树皮,三月份雨季时是咖啡色的,等到了夏天是白色的;四五月份长出的草的香味,土地的气息非常浓。养我的这片土地赋予我非常多的灵感,你看它四季颜色的变化非常丰富,包括杭州的鸟、那些看到人都在乱跑的松鼠。那种自然的生气给我很多的激情。”从没有离开过的养育她的这片土地,光环下、忙碌中的海燕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感受。 在吴海燕步入专业领域的*初,尚没有“全球化”的理论自觉,可是出于职业的敏感却早就在关注着远方服装艺术界的大师、同仁过去、现在及未来所做的一切,通过各种途径悉心收集着来自远方的种种艺术信息,步履匆匆时常出现在许多欧美时尚之都的艺术天地之中。先是作为寻访者、观摩者、游学者,后是作为参与者、展示者、策划者、主持者。她确信,在**服装界的对话中,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灿烂服装文化历史的古老民族,不应该失去话语权,更不允许被剥夺话语权,而这种权利的获得与捍卫仅仅靠义愤和自尊是不够的,只能不断创作出具有征服力的作品,依靠“作为”获得“地位”。 在与世界服装强人的一次次对视与交锋中她确信,那些简单玩味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选择、那些直接模仿国外时尚元素的行为都不能够真正在这场**服装艺术的对话中获得应有的领地。追逐时尚绝非是理想目标,引领时尚方才是*高使命。“只有民族的才能是**的”,似乎已是业内一种共识,若细察却仍然误区多多。中国服装设计师在**舞台的出现,不是为了满足西方社会对神秘的东方艺术的猎奇心理,也不是为了在更广大空间里进行“文物”展示,而是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自己的*到见解形成*特“一元”,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互动。因此,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活力且自信的民族,在这种艺术语言的高峰对话中应该同时具有两种非常娴熟的能力:一是娴熟地使用**的流行语汇表述民族的*特审美情趣的能力;二是娴熟地使用民族的传统元素展现**的共同审美趋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对话,也才能有真正的**价值。 自然的气息,当代的气息,以及全球化的视野,激发了她的激情,富有激情的吴海燕,用她*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向世界讲述古老东方国的新传奇。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