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应大力参与慈善事业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善基金是新的私人喷气式飞机吗?*近一段时期,我注意到成功的纷纷重新安排自己的优先事项:一旦事业顺利,他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自己在事业上投入的时间和**。这类慈善事业很及时:鉴于所有西方国家都在削减公共支出,因此有*人必须向穷人多付出一些。 今年早些时候,我偶然看到大约75位白手起家、相对年轻的千万**写的自传。在每一份自传中,*后一段谈的都是自己参与各类非**组织的活动,而非如何**地玩乐。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每周的工作中,似乎都会抽出大量时间用在某项热爱的事业上――环保、教育、艺术等等。一些人甚至在把企业变现后,休假一两年来支持一项慈善事业。我钦佩这种开明的生活哲学,而不是无尽地痴迷于积累更多的个人**。 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动机是什么?毫无疑问,某些人可能是出于虚荣或内疚,但我觉得大多数人确实是在道义上觉得有义务回报社会,并对他人产生影响。他们认识到,企业往往有兴有衰,但明智的慈善遗产却可持久不衰。 与传统的捐赠或信托相比,这类捐赠人在捐赠方面所冒的风险更大,这也是没错的。他们可以承担创新的代价,因为他们不必拘泥于许多股东通常期望的保守主义。我遇到过许多老派信托人――他们聚焦于管理,因而忽略对核心使命的专注。与此同时,***捐赠者的确希望投身自己支持的事业,并坚持认为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战略性捐赠者比消极的给予者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或许前几代人同样慷慨,但却更加慎重。如今,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私人**掌握在白手起家的**手里,然而二十几年前,他们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私人**。我感到,他们比继承财产的人更乐于把**捐出去。毫无疑问,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既然曾经白手起家,他们**能够重新来过。或许他们也更担心,将巨额**留给后代会带来破坏效应。实际上,无论这种趋势是源于时尚,或者是获得资产的方式,抑或是良心发现,这些都不重要。无论哪种方式,他们付出的**和精力都是受欢迎的。 日益增长的公民责任感与戴维•卡梅伦的“大社会”理念十分契合。社会企业和慈善组织既需要资金,也需要私人部门的专长。如果足够成功的人士将足够的时间和**投入志愿领域,就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它不能弥补地方和中央政府预算的不足,但能帮助缩小缺口。 我的确担心,在已经有为数众多应予考虑的慈善机构需要人力和资金之际,人们投入了太多精力开办新的慈善机构。实际上,对于各种各样富有进取心的人来说,一项任务应该是在成千上万的小慈善机构之间展开并购。慈善领域的整合将带来管理效率和规模效应,而且扩大后的实体还有可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与创办新企业相比,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生机可以带来同样的满足感和效果,而且通常更快。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与以下观点不符:创办地方性民间机构为社区内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政府退出所留下的真空。但无论是创建一所免费学校还是帮助失业者找到工作,每个都会从合作中受益。这意味着捐助者合作起来共同捐赠,志愿者协同分享知识和技能,以及慈善部门利用技术提高生产力。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参与的企业家都是越多越好。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