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物流项目的四个原则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面向社会化物流市场,如何建设现代物流项目?相信本文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先要开发社会化物流市场

    

一方面,我们说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全国企业外包物流的比例只有约15%。这里不仅有企业对现代化物流缺少认识: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不了解现代化物流能够带来提**率、降低成本、改变企业经营的*大效益,而且有现实的利益考虑,就是害怕“肥水外流”,担心放弃自营多年、效率低下的供销系统,职工下落无着。供销系统职工害怕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物流外包。因而徘徊于社会化物流体系之外。

    

这与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的初期,商店的经营者和职工害怕失去商品采购权而**连锁经营的情形相似。类似的情形也存在于物流企业,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破除内部障碍的关键在于企业**更新观念,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经营模式,走现代化社会化物流的道路。

    

自我封闭和自我保护是没有出路的,终将被淘汰。因为这一切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归根结底,它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要看到,还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因素影响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就是大多数专业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率、低成本的综合物流服务,来取代企业的自我物流服务。

    

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第三方物流商提供的物流服务85%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而信息、加工处理和财务等增值性服务只占15%而且由于区域性和经营范围的限制,规模化程度不够以及经营手段不够先进,储运等方面的基础服务效率也不高,利润率低下。吸引客户外包物流的**要务是提升基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客户得到降低成本的实惠,取得客户的信任。其次是逐步开展增值性服务,形成综合性服务体系。这一步需要一个过程,但非此不能形成有实力的现代化物流企业,非此不足以与**物流*头相抗衡。

    

目前国内实力较强的工商大企业已开始重组企业业务和企业组织结构,将物流业务分立为物流事业部或物流中心或物流服务公司,逐步形成物流子公司或*立公司,统营集团物流,并向外部扩展业务,形成第三方物流的趋势。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由于物流不是他们集团经营的主业,受到经营范围的限制,都不容易**依靠自身的力量,*立形成局面。它都需要与专业物流企业合作。不管是联盟外包也好,物流联盟也好,联合物流公司也好,都不失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可行方式。同样,在地域和行业分割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要想*霸一方,包罗万象成为物流“大鳄”也很不易。有限的物流资源被切割而分散着。有海运优势的,或有仓储优势或者铁路、公路、航空优势的,不一定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在现行体制下要想整合各方面的设施、资源谈何容易。我们要鼓励强势企业兼并、收编分散的资源。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类似零售业集团,只有当他们的财力、管理能力、人才资源达到相当实力的时候,实行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物流资源可能是一条现实的途径。这也是一条联合起来迎接**物流企业进军中国的对策之一。

    

二、物流设施要建设增量和盘活存量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

    

中国的物流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而且在地区、行业、企业间分散着。建设物流设施的确是当务之急。但是一开始兴起“物流热”,就到处兴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这令人想起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一说“发展市场经济”,就全国到处兴建“批发市场”,花了不少钱,但布局混乱,重复建设。结果是建成了许多凌乱的初级市场,有的是有场无市,而且许多是.政府行为,要避免这种现象重现。物流设施建设的重点*先应是结点建设。这种基础设施当然要有政府支持,官商合办。政府对物流设施建设无疑是要进行统筹规划,而重点应当放在物流基础设施,其他设施应当给企业留下余地,而不要由政府大统大揽“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要根据客户的需要,由企业安排兴建,建设一个,发挥一个的作用。

    

说物流设施短缺,但现实当中有许多码头、仓库、专用线利用率很低,目前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固然,有些设施因为布局不当,不配套,功能差,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但是也提醒我们注意:在新建物流设施的同时,要重视现有设施的盘活和整合,有的要改造,只要处置得当,可以少投资多收益。现代化物流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高,大规模投资要慎重,尤其要避免在经营初期过度投资而造成负担过重。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如果盲目建设,可能会造成新的浪费。零售业连锁扩张的路子除了上市之外,有控制地发展加盟也是一条路。

    

物流企业可以是资产型企业,也可以是非资产型企业。有物流资产的物流企业自然拥有一定优势,事实上中国拥有资产优势的运输、仓储起家的“混合型”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更大。但不是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要有自己自成局面的物流设施。美国1998年68%的物流企业是非资产性的。**物流公司开始进入中国时,在中国并没有物流设施,而是通过合资、合作、寻求代理、采购运力、租用仓库等开展物流服务。外商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中国的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不可以用协议、合作、联盟等方式,盘活存量设施,发挥其效用呢?

    

上面的事实也给我们以启示:物流产业建设不仅要重硬件,更要重软件建设。*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经营机制和经营模式。这是一场变革,类似的变革在零售业发展连锁经营的过程中经历了10年。软件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重点是信息系统建设。这个钱是必须要花的,重要的是物流企业与软件公司充分沟通,设计出好的软件。

    

物流软件建设的关键之一是人才培训。目前困扰物流企业的一大问题是缺少合格的人才,而用不上的冗员过多。既然是一场变革,不可避免地要“换血”。当然不是说要排斥老的业务人员,他们的传统业务能力还是有用的,尤其是他们熟悉客户。但对他们要再培训。物流企业的人才资源,不在于有多少“老经验”,而是开发新产业,人才要有“新意”,培养新人并要广泛从社会上招聘新型人才。现成的物流人才不多,但熟悉信息业务、金融和具有经营管理新理念的人也不少。中级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自己办孝办班,按自己的需要培养。高级人才要靠与高等院孝研究院所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和向国外派遣研修生,在“物流热潮”中,物流应当成为教育的热点。

    

三、积极面对物流业对外开放,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凡是新兴的产业,在对外开放的初期,都会面临冲击和压力。中国的服务业**个受冲击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酒店业,也曾遇到过**。但20年来的结果是:虽然合资酒店占据了一部分高级酒店,而带来的是中国酒店业的大提高,基本上与**接轨,国有的酒店管理也站住了。90年代的商业零售业也遇到了冲击。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也曾经采取过限制政策,如限制在11个开放城市举办24家合资商店,不准在外地发展连锁,在本地只能开设5家店等,还规定了零售门店开店必须单店审批注册,不允许总店统一纳税等等。这些做法都没有好效果,都被突破解禁了。应当看到:正因为是新兴产业,自身水平不高,实力不强,引进国外先进经营管理和开发实力是不可避免的。究竟是封闭、保护能提高发展自己呢?还是在竞争中发展提高?应当看到:我国物流业虽然还比较薄弱,但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我国物流企业网点多,多年来建立的客户关系很密切,地方关系也熟悉,而且现有的物流设施掌握在手。从许多产业走过的道路来看,现实的战略是:又竞争、又合作。制造业曾经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物流业则是“以市场换先进的经营管理”。目前,进入中国的**物流公司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外资企业,即使他们扩展向国内企业服务,也只能占有一部分市场,不会是大部分的。有的物流企业担心国内的物流设施被外国公司占据。我国的物流设施还很单薄,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对改善物流环境还是有利的。商业开放已由限制措施改为商业网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经过批准,各有备的地盘,这样比较合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可以“又竞争、又合作”,合作早的可以占据先机。合作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机制、管理能力和人才的成长。有强劲的对手才能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起点,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开放当中发展壮大自己。

    

四、发展物流业要在政府指导、调控下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

    

我国过去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服务”的传统观念,现在各级**以及全社会正在扭转这种局面,开始重视和强调发展流通和物流业,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转变“物流热”的兴起是个大好现象,重要的在于引导。

    

物流业是覆盖全局的产业,关系各个产业和全国各地。物流业又是资金密集的产业,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的产业,不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和少数企业能各行其是的。当然需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但它的营运主体是企业,运营的机制要靠市场。

    

政企要分开。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政策环境,规范物流市场。*要的是,各级政府都要旗帜鲜明地破除行业垄断和地方性壁垒,营造全国物流大市场。不要干预企业的决策和经营,不搞“长官项目”。

    

――政府和立法机关要立法,制定法规,规范市场行为,致力于建立开放的、有序的、公平竞争的物流大市场。行业规范和标准可以由中介机构来制定。

    

――政府应当制定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融资政策,税收政策,跨地区运营许可政策。必须简化对物流业的行政审批。

    

――属于基础性的物流设施要列为国家项目,国家部分出资,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参加建设。

    

――政府对物流布局进行统筹规划,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和主要基地的合理布局和确定国家重点项目。对一般项目则要放开,不要大统大揽,规划过细、过死。地方性的规划要服从全国性的布局,并由国务院指定部门进行协调。

    

――发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民间投资。在符合规划要求的范围内,鼓励企业自行筹资建设物流项目。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牛津管理评论”,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