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媒体在关于中日两国就稀土问题的博弈时使用了“日本强压”、“中国明确回绝”的煽动性蛊惑性措辞,引起***大关注。显然这一措辞与事实明显不符,且无助于正确把握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对于民间情绪也存在严重误导。
的确,“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的97%,号称“****稀土大国”。出口总量在**占比达到80%,日本更是受益匪浅。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规模开采稀土并出口,在低廉的开采成本和几乎没有环境保护成本的情况下,中国廉价的稀土统*世界市场。稀土出口到日本后,日本储存的稀土甚至已够用四五十年。日本还进行加工,之后到中国进一步加工再出口,获得利益竟然远大于中国,不能不让中国人再次审视廉价出口资源的必要性,因此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理所应当。
在某些人看来,只是日本有求稀土,中国根本无需对日本提出任何要求。这种认识与事实严重不符,也没有认清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不是日本单方面**有求于中国,也不是中国单方面**有求于日本。***副总理***指出,互利共赢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核心所在。
中日两国贸易结构是日本主要出口设备技术和管理,而中国主要出口资源等初级产品。中国是日本的**大出口市场,日本则是中国吸收外资第二大来源地,两国经济依存度非常高。
在刚刚举行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上,日本确实希望中国扩大稀土的出口。有部分媒体描述日本“三番五次强压”中国,其实日本只是表达了对于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关注和担忧,并没有“不合逻辑”的要求。
我们注意到,在本次中日经济对话中,中方提出希望日方放宽技术出口限制。商务部长***还对日本汽车、家电等回收技术表示赞赏,称中方希望能在天津低碳经济区、曹妃甸与日方合作。中日关系学者王锦思《中国会用稀土换日本技术吗》还据此分析了中国的原则和对策。
在中日关系总体缓和的情况下,在日本需求稀土、中国需求技术等情况下,日本有必要“强硬施压”、中国“明确回绝”吗?日本目前的国力和对华政策还有底气或无知到这样强横吗?起码从会议有关新闻来看,双方是在友好轻松地气氛中进行稀土换技术的商谈,也没有必要剑拔弩张。既然日本没有没有强硬,中国就会明确回绝吗?因此,出于对日本出口技术和提供资金的期望,出于中日大局的考虑,商务部部长***表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为了环保,又表示是“不得已而为之”, “希望日本理解,这种口吻显然是委婉和策略的商量,而不是像某些媒体渲染的那样“予以了明确回绝”。民族主义化的使用这种词汇,不仅无聊无趣,还显得别有用心,在中日关系尚显脆弱的今天,培育呵护显然比煽风点*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