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跃居第九,连续七年领跑广东67个县,十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报今天推出其科学发展新探索系列之一: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
冯小静
本报记者 冯小静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增城新探索之一
“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昨日公布,增城市*次闯入全国县域经济***,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位列第九,凭借强大的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连续7年“领跑”广东67个县。
1999年,作为少数进入百强的广东县之一,增城市排在全国百强县第58位;2008年,跃升至第12位;今年,再进3名,跻身**。
短短十年间,增城实现跨越式发展。
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一语道出其中的关键:思路决定出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破常规思维,以“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变城市里建公园为公园里建城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等核心理念,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城新探索”系列报道,探究增城近年来科学发展的新模式。
一组*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增城全市生产总值为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2%。
数据背后蕴藏着鲜活的科学发展理念。作为******局常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增城在科学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三大功能区
南部项目中部房子北部玩乐
增城的发展也曾一度走入“死胡同”:工业起步阶段,搞粗放式发展,拼资源、拼土地、拼劳动力,此路越走越窄。
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破题”。在他的谋划下,从2003年开始,增城摒弃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南到北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城镇与产业布局,变发展“散乱无序”为健康有序。
如何划分?有据可依。南部区位好,工业基础好,定位为**开发的新型工业区;中部城市配套完善,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北部生态环境好,且是增城乃至广州东部饮用水的源头,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几年下来,成效凸显。
南部工业园区一直是增城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广州本田、广本研发中心、福耀玻璃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去年增城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15家,形成汽车、摩托车、牛仔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增城有27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产,总投资53.6亿元;已签订合同项目31项,总投资197亿元。
南部投资热,中部购房旺。短短3年间,增城的楼价就翻了一倍,市区新推出的商品房价格在4000元至5000元之间。据统计,上半年,增城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长104.5%和53.6%。很多商品房小区超过一半的住户来自珠三角地区。“白天在南部投资创业,晚上在中部生活充电,周末到北部休闲度假。”一位网友这样概括在增城的生活。
1000平方公里的北部不发展工业,增城市委市**态度坚决。若“无工不富”,*从哪来?一方面,由南部“反哺”北部,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一方面,北部自身发展生态旅游和度假产业,强劲带动绿色崛起。今年上半年,北部镇本级地方税收均实现大幅增长,小楼、正果、派潭三镇分别增长486%、87.02%和32.65%。
“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在朱泽君的鼓劲下,北部的农民“洗脚上田”各显神通,腾出土地大办农家旅馆,靠环境“吃饭”。今年上半年,增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691元,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还高出20%。小楼镇西境村有300多户人,几乎家家户户既种冬瓜又参与搞旅游。西境村得天*厚的生态环境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里出产的冬瓜,个大、肉脆、味甜。周志堂是个冬瓜种植大户,大暑刚过,他就把家里12亩地都种上了冬瓜苗。一造下来,他可以收入约8万元。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表示,增城市学习实践活动*宝贵的成果,在于探索出一条具有增城特色和示范意义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其中,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就是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
两城加两区
商务工业旅游各自有“龙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给增城新一轮科学发展带来了良机。在深化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增城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两城两区”的发展思路。
何为“两城”?一是南部的新塘镇,高起点规划25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国际商务城,这是与周边错位发展的一条新路。新塘紧邻广州开发区和东莞市,具有提供生产生活性服务的地缘优势,集中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金融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再合适不过。另一“城”是中部的增城新城区,规划40平方公里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发挥增江“一河两岸”山水生态美景优势,发展科教研发、文化创意、主题游乐、会议休闲、运动健身等文化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两区”则呈一南一北态势分布。南部以增城工业园区为龙头,创造条件申报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朱泽君提出的目标是:5年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北部则创建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示范区,目前白水寨声名在外,湖心岛、鹤之州、小楼人家、莲塘春色等景区景点也陆续建成,朱泽君如此描绘:创广州美好景区,建广东美丽乡村,建设南国乡村*大的生态公园,打造珠三角一小时**生态生活圈。
双转移加双百
腾笼换好项目筑巢抢好人才
去年以来,全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为增城科学发展注入“强心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城没有为保持GDP增长而缩手缩脚,而是果断淘汰落后产能,一举关闭167家水泥厂、97家洗漂印染企业、54家线路板厂、200多家采石采沙厂和97家粘土砖厂,为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今年上半年,增城工业产值不减反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420.48亿元,增长10.33%。
既“腾笼换鸟”又“筑巢引凤”,增城市市长叶牛平介绍说,增城正在深入推进公园化战略,实施城乡环境“清洁美”工程,六大污水处理厂、75个行政村污水综合*理和河涌整*工程同步进行建设,并融资20亿元进行一批市域主干道路综合改造工程。
种种规划蓝图如何落实?关键在人才。金融危机之下,“就业寒流”来袭,增城却逆势而上,实施两个“双百”人才工程,大举纳贤。“有人在抢‘*财’,增城在抢人才。”朱泽君笑言。
原来,增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部分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推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不强,**项目推进缓慢,行政效能有待提高。人才之困,已经成了增城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谋定而后动。今年增城在招聘200名大学生担任“村官”后,于近期再度重磅出击,面向全国公开招聘200名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充实镇街干部队伍。一纸公告,1568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历源源不断地寄到增城市委组织部,报名者中还有13名博士。目前,招聘已进入面试阶段。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