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危机管理又称突发事件管理、紧急状态管理,特指公共危机的潜伏、**、控制、化解、**、常态化等全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和制度安排。在现代法*国家,为防止突发事件对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大冲击,需要实施应急法律规范并运用行政紧急权力,来调整紧急情况下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危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 在危机时期,**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紧急措施来对抗危机,而法*行政的原则又要求**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危机管理的各项权力,即**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化。离开法*化的基本要求,**的公共危机管理可能会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可能导致滥用职权、超越职权,损害公民的宪法权利。所以在现代法*社会中,加强对**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先应该从法*原则的要求出发,将**公共危机管理严格地限制在法*行政的范围之内来加以讨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 重大自然灾害、疫病、恐怖主义或者重大社会冲突与骚乱等事件的发生将导致社会进入危机状态,公共管理机构必须行使非常权力并采取特别的应急措施以**和组织社会与民众共渡危机,尽快结束危机状态。在公共危机管理状态下,**的权力与措施将会突破常态法制的框架,超越平时法*的要求,甚至可以暂停某些法律乃至某些宪法条款的执行或效力。但是非常时期和特别状态下不能成为背离法*的理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法制。危机状态法制或称非常法制的出发点,就是迎接各种社会危机对法*提出的挑战。在宪法中规定危机状态是为了通过宪法对危机状态制度的确立,明确**在危机状态下所享有的行政紧急权力,防止**在危机状态时期随意行使行政紧急权力,以免对宪法所确立的公民权利造成侵犯。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状态制度是为了能更好更快地**社会的正常状态以**正常的宪法秩序。 关于危机状态法,在现代法*原则的支配下, 各个国家十分注意制定法律来调整危机状态下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防止危机状态的发生而导致整个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全面失控。因此,各个国家都制定了在危机状态时期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就构成了危机状态法,是一个国家紧急状态时期实行法*的法律基础。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是世界各国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法律原则有: 1.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合宪性主要是指**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合法性主要是指**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要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合宪性和合法性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危机管理是否符合法*原则的重要标准。关于合宪性原则,《马尔代夫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在国家面临紧急情况时,共和国总统有发布命令临机应变之权,但这种应变命令不得违反宪法。关于合法性原则,如美国《全国紧急状态法》规定:当出现联邦法规规定的可宣布紧急状态的情况时,总统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上述规定都是从合宪性和合法性两个不同角度强调了**危机管理的“合法”原则。 2.合理性原则。所谓合理性原则,就是指**在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时候,必须针对所发生的公共危机状态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实施危机管理,许多国家对**危机管理的期限作了严格规定。如法国1955年《紧急状态法》规定:非经法律批准,实施紧急状态不得超过12天。此外,还规定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正常法律程序来处理的事务,也不应当通过实施应急管理的手段来进行。如1987年《菲律宾共和国宪法》就规定:戒严期间,不得停止实施宪法,不得取代民事法院和立法议会的职能,不得在民事法院能够正常行使职能的情况下授权军事法庭和军事机构行使对平民的司法管辖权。合理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滥用危机管理权力而破坏宪法和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 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在**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期间,**依据宪法和法律采取各种危机管理措施来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紧急状态,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当限制公民权利的方式来维护社会秩序。但是**在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后,仍然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职责。这种法律上的义务主要表现在,不应该对那些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基本人权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此外,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也应当在事后给予必要的补偿。如1984年《马来西亚共和国宪法》规定:在紧急状态生效期间,不得依据宪法的规定将议会权力扩大到涉及伊斯兰教法律和马来人习俗的任何事项,不得使与宪法关于宗教、公民资格及语言的规定相抵触的任何规定生效。 4.责任原则。要保障**实行公共危机管理权力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就必须建立起与行使危机管理权力相对应的责任制度,这是各国**危机管理法律制度所确立的重要法律原则之一。如1978年《西班牙宪法》第55条就规定,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宣布特别状况和戒严时,非法使用或者是滥用有关组织法所赋予的权力将像践踏法律所保障的自由和权利一样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危机管理的责任制度。 5.时效原则。**危机管理thldl.org.cn一般会以限制公民权利为前提,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发,**采取危机管理的措施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期限内,否则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形式来延长。这一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利用实施应急管理的便利,滥用或者超越职权,给公民的权利保护造成一定的危害。各国实施**危机管理的期限并不是统一的,有的规定不超过12天,有的规定不超过3个月。可以延长的次数有的是一次,有的允许两次以上。但少见无限期延长的。如《马耳他宪法》规定:宣布紧急状态的公告令如未被总统提前撤销,应自宣布之日起届满14日停止生效,延长生效期不得超过3个月。 三、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现代法*社会中,**一切行为的准则是守法、依法。**在危机状态下享有更大的权力,这种权力可能对国民的基本人权、社会的法*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将**行为在危机状态下纳入法*的范围,使**的紧急权力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从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制定专门的危机状态法,在各种有关的行政管理法中规定危机状态下行政权行使的特别条款。现代法律对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权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以规范的: 1.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来明确**紧急权力的范围和边界。法律对**在危机状态下必须具有的权力,事前应明确规定。如制定和发布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条例、决定、命令的权力;作出对疫区实施封锁、对被污染水源实施封闭决定的权力;命令停止集市、集会、停工、停业、停课,征用房屋和交通工具;以及强制疏散、强制隔离、强制检疫和强制*疗的权力等。另一方面,法律也要严格确定**应用紧急权力的边界。如**不得限制紧急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没有授权其限制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现代法*不允许法律授予**无边界、无限制的紧急权力。 2.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规定**的职责。确定其处理危机事件的职责范围,是防止其应对紧急状态失职、不作为。如法律规定**在突发危机事件出现后,应迅速制定应急预案,组织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 分析、报告和发布;采取救助遇难、遇险、致病、致伤、致残人员以及防止危害扩大等各种措施;组织应急设施、设备、救*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和调度;等等。对于**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疏忽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法律应对之规定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3.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行使紧急权力的条件。在危机状态下,**虽然享有比平时更多且更具强制性的权力,但法律授予**这些权力是附有条件的。如我国传染病防*法在授予公安部门可协助防疫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的权力时,也规定了具体条件:隔离对象应是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源携带者或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隔离对象拒绝隔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疗。如果**和**部门违反法定条件行使权力,即构成滥用权力,将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4.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行使紧急权力的程序。法律应明确规定行使紧急权力的严格程序。如意大利宪法规定,警察机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临时预防措施,须于48小时内通知司法机关并申请其批准,如在48小时内未获司法机关批准,则视为该措施已被取消,警察机关应解除对相应人的人身自由限制。 5.通过各种相应法律规定**行使紧急权力的目的。在法律授予**权力时明确规定授权的目的,以便制约**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定目的的范围内行使所授权力,防止其滥用紧急权力,在授予**紧急权力时尤其如此。例如日本的《警察法》在授予警察处理紧急事态以及各种相应权力时,为保障这些权力和警察的其他权力的正当行使和不被滥用,在该法第一条明确规定,本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共安全与秩序,保障以民主观念为基础的警察管理工作和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危机状态的发生而被**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危机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宗教信仰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在危机状态下,**不仅享有法律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还有一些权利,如公民的知情权,因为它不仅实现着危机管理的公开性,使民众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危机*理,而且有利于公民“趋利避害”,减少危机产生的社会危害。**必须通过履行公开义务和危机信息通报责任来予以切实回应。 四、启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的条件 **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行使危机管理权力,即便是依据合法,正确行使应急权力,这种非正常行使管理权力的方式也会对公民的权利造成一定的威胁。在各国宪法和法律中,都对**启动管理机制提出了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以保证**行使管理权力的合法性,更好地约束**行使应急管理权力的行为。这些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危机事实的存在。所谓危机事实,即是社会正常秩序或者说社会关系内部和社会关系之间出现了混乱,国家的正常管理机制失灵,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于危险状态之中。危机事实的存在是**启动应急管理机制的客观要件,没有危机事实的存在,**是不能启动法律所规定的危机管理机制的。二是危险要迫在眉睫。没有危险性的社会秩序,不能称之为危机状态。危机状态必须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对于危机状态,由于其迫在眉睫,不能通过正常的管理手段来加以控制,所以,必须要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所谓迫在眉睫,主要是指危险已经发生,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者是危险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必须立即采取危机措施来加以防范和制止。三是有必要采取危机措施。在社会出现了公共危机状态之后,如果是**可以采取一般性的管理措施就可以有效加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启动危机管理机制,行使危机管理权力。**启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四是对需要采取**危机管理措施的紧急状态应当通过合法程序加以确认,并且通过合法的程序加以宣布。此外,对于危机管理机制生效的期限、宣布解除应急管理措施等,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五、立法机关在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宪政国家,在危机状态下**能否依法办事,是对一个**的能力和法*水平的考验,是法*和宪政的一个重要标志。 危机状态法作为宪法秩序下的一套非常制度,是一项非常严肃的立法,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它包括:第一,宣布进入危机状态的条件、程序和决定,危机状态的及时解除。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战争状态和戒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而引起的危机状态,由**来宣布。第二,给**或社会组织的授权。它主要包括:特别指挥机构的建立,对立法和行政机关特别授权的范围和界限。危机状态时期的特别权力涉及到:危机立法权和特别立法程序;危机的财政权,主要是增加财政拨款和预算的变更,以及所需的特别程序;危机状态下的行政措施和特别行政程序;对公民人身自由的特别强制措施和对公民财产的限制与征用;警察的特别使用和军队的投入使用的条件和指挥;对危机状态下某些现行犯罪的处理和特别司法程序;授权程序和限制;等等。必须对授权的程序和范围有较明确的规定。第三,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应予以保护。在危机状态下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一些限制,但应该明确限制的条件和程序,特别要规定哪些是不可限制和剥夺的权利。危机状态立法的核心主要是要解决给**特别授权和对公民权利予以适当保护和救济的界限问题。给**授权要充分、有效,但又要给出必要的界限和程序限制。 立法机关在危机状态下不是无所作为,放任**,而是负有更重大的职责。为此,立法机关也要获得一些特别的权力和程序,包括宣布危机状态、召开立法临时或紧急会议、按特别程序行使紧急立法权。立法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决定对**的授权、决定紧急财政问题、决定设立临时应急指挥机构;监督紧急权力的行使、宣布或监督危机状态的及时结束;等等。 立法机关不仅在危机时刻需要研究新形势、新问题,需要启动紧急程序,还要从法制的角度寻找防范和化解危机的手段,把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同时要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害,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当危机过后在社会常态下,立法机关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有关公共危机的法律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防范和处理的法律法规,保证危机状态下有法可依。一些社会性的公共危机,如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恰恰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执法的不公或者司法的腐败造成的。对于这一类问题,公共危机管理机关在依法处理之后,还要认真研究有关立法、司法与行政问题,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肖扬.各国宪法关于司法体制的规定.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莫纪宏.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蒋新苗.传染病防*法实例说.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潘光.当代国际危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闻道.危机管理:全球的经验和启示研讨会综述.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刘文光.试论**危机管理.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 相关阅读: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