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自2008年以来,昆山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制度建设,促使人民调解成为一个社会行业。在大力宣传、积极准备实施《人民调解法》前夕,昆山市市长管爱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调解员职业化制度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经过3年的实践,昆山市实现了个人和群体越级**人员与批次减少,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诉外调解增多,成功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不断提升的“一减二增三提升”的良好效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688件,同比增长65%;**受理案件下降20%,受理**总量下降40.37%,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在**时间被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职业新定位
人民调解员成为社会公益性职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涉及征地拆迁、劳动关系、医患纠纷等矛盾日益增多,人民调解员的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昆山市***副局长宋爱明告诉记者:经党委**同意、人事部门认可,他们建立了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人民调解员职业化体系――将人民调解员确立为社会公益性岗位,在矛盾多发所在地的调委会或人民调解工作室,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调解员,建立薪酬**、职业准入、培训考核、名册备案、职称管理等职业化管理机制。
2008年,昆山市***在**和3个基层法庭设立了调解工作室,由***和人社局共同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职业调解员,其待遇按照昆山聘用人员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刘中涛等6人成为该市*批职业人民调解员。
“从大学校门出来后直接走上调解员岗位,刚开始我是有所担心和顾虑的。”驻花桥法庭调解工作室的25岁调解员冯超说,“自己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经验,直接面向群众工作,我一开始讲话都不敢大声。好在有经验丰富的老调解员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在*短时间里适应了工作岗位要求。”在*批6名职业调解员中,年轻的法律本专科毕业生和年纪稍大的退休老法官、老教师各占一半。昆山市调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强认为:“在他们上岗后,以老带新、一对一的合理组合,使老调解员的调解经验和年轻调解员的法律知识、电脑操纵能力实现了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经过不到半年的运作,像冯超这样的年轻职业调解员都可以独立调解矛盾纠纷,职业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相比,调处矛盾纠纷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的优势。2009年,4个调解工作室调处矛盾纠纷503件,平均每个调解员调处80件左右,出具调解协议书、履行率均达100%,其中有495件由**或法庭进行法律确认。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制度在短时间内凸显优势,昆山将驻检察院、派出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劳动争议等近40个调解工作室作为社会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职业调解员,同时将职业调解员延伸至消协、医患、民族事务、房产物业、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等行业与专业、各镇和矛盾多发村、企业等调委会,一支206名职业调解员队伍走在矛盾多发领域的调解**线,仅占全市调解员6%的职业调解员每年调处矛盾纠纷数占到40%,他们以工作实绩和职业素养得到了相关单位和行业的认可。
管理新抓手
*创人民调解员职称评定机制
“职业调解员队伍建立后,如何对其进行职业化管理,使其真正和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大限度地在岗位上能施展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和激励氛围,开展职称评定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昆山市***局长陈永芬说。
2009年伊始,昆山市***和人事局联合出台《人民调解员职称资格评审办法》,为调解员设定4个职称资格:调解员、助理调解师、调解师、高级调解师,具备条件者可获得相应的职称,每两年评一次,由人事局统一颁发证书,根据职称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助。评审范围包括职业调解员在内的各级各类调解员,这是昆山市为推进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今年53岁的张敏娟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驻长江派出所调解工作室的职业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职称资格评审办法》出台后,她在心里暗暗和自己较劲:“我已经具备调解员资格,而对照助理调解师的要求,我的学历和调解工作也都符合,只要在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化制作上再下点功夫,应该可以申报助理调解师。”经过一年努力,她于今年初顺利通过资格评审,成为昆山市*批助理调解师。“有时遇到当事人在对调解员工作不够了解或质疑时,我就拿出这本职称证书,当事人看了就像吃了定心丸,我开展调解工作也就顺利多了。”说起自己的调解工作,张敏娟带着一份职业荣誉感。今年,张敏娟所在的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36起,收到锦旗15面。
职称评审全面推开以来,共有226名调解员成为昆山市的*批助理调解师,其中73%是兼职调解员。花桥镇司法所副所长许峰,兼职调解工作已有13年。他告诉记者:“以前工作做得好与坏没有衡量标准,大部分的时候都只能是默默付出,虽然心底热爱这个工作,但难免会有失落感。现在,我获得助理调解师的职称,每月100元的补助虽然不算多,但这是**对我的肯定和认可。”
资源新整合
满意调解提升社会公信力
采访中,昆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黎明表示:新型社会矛盾呈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原有的调解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区域或行业,很难达到综合效益,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制度建立后,推动实现个案联调,可以在**时间整合调解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9月,昆山市调委会牵头调处“9・13”重大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考虑到该案件的重要性和跨区域特性,调委会在**时间抽调当事双方所在地的千灯镇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调委会的助理调解师计苏敏、冯建中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工作室的职业调解员刘中涛等人参与调解。经过连续3天的努力,当事双方终于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
据了解,以前有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因为普通调解员没有能力调解而错过*佳调解时间,甚至导致矛盾激化。现在,通过建立调解员职业化制度,能较好地掌握调解员的调解能力,一旦出现矛盾纠纷,便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抽调相应的调解员,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在调解员职业化基础上的个案联调机制,今年已成功调处112起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让群众满意是检阅调解质量的*基本的标准。为此,昆山市始终坚持把调解协议书的效力和履行率作为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自开展职业化建设以来,每年考核奖励的规范化调解协议书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2008年以来,考核奖励规范化调解协议书3782件,履行率始终保持100%。昆山市**党组成员、院长助理严雪平告诉记者:“近3年来,经过调解员出具的协议书,无一起因当事人要求撤销、变更和**确认无效的,而且,调解协议书的要素、格式和内容越来越规范。”
据了解,昆山市***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员的实名册,各级各类调委会新进调解员,无论是公开招聘还是选聘的,都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予以确认,由所在调委会发放聘书,纳入市***管理名册,同时将名册通报**。只有在实名册内的调解员出具的调解协议书**才予以法律确认。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将推动昆山调解员职业化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