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昨日,“国考”考场工作人员向考生介绍考试注意事项。
“公务员热”为何降温?
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好转,就业有所缓解。
二是很多人更加理性,**抱凑热闹的心理。
三是**机关及其****机构85%以上的职位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一些大学毕业生放弃报考。
另外,变更职业的成本不断加大,很多人**考虑重新择业。
东方网12月6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昨日,虽然全国有上**人参加“国考”,争*1.6万个“金饭碗”,但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表示,“公务员热”*次出现降温趋势,“公务员热”不会阻碍中国发展。
一些地方缺考率增加
昨天上午9时,在上海考区的48个考点,被称为“国考”的**机关及其**机构2011年度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今年全国报名确认参加“国考”笔试的约有103万人,比去年少了1万人;而计划录取1.6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00人。这样算来,今年“国考”报考与录取的比例是63.6:1,录取率较往年有所提高。
上海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据统计,今年上海报名确认参加“国考”有35000多人,同样比去年略有下降。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人们在报考上更加理性,“公务员热”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苗头。在一些地方,缺考率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很多人都放弃了考试。
聂生奎还分析了“公务员热”降温的三个主要原因。
不少考生以“练兵”为主
据上海职业能力考试院统计,昨日*终参加“国考”的上海考生约有30000人,参考率约86%,另有14%的考生因准备不充分等原因没有参加。这一缺考率与往年基本持平。
昨日适逢上海举办**马拉松赛,部分路线封闭管理,但考生大都早有准备,很少有人迟到。昨日16时,卢湾**中学门口静悄悄的,路过的行人大都不知道“国考”正在里面举行。
由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录取率较低,不少考生表示,心态比较轻松,不抱太大期望,主要是作为报考地方公务员的练兵。
“参加培训班无助面试”
针对“‘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的说法,聂生奎说,“国考”采取集中考试录取,报名人数自然就会集中。如果让电力、通讯、金融行业的所有大企业集中起来招聘,报名人数肯定也会超过**,录取率可能比公务员考试还要低。
聂生奎说,公务员考试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何谈阻碍中国发展呢?”
“我在这里奉劝考生,不能依靠所谓的面试技巧,考生只需要面试前了解一下面试的知识和程序就可以了。”聂生奎说,“国考”不指定用书、不办辅导班,公务员考试是一种着重考查考生实际能力的考试,笔试是这样,面试更是如此。现在社会上各类公务员辅导班非常多,还有一些打着“保过班”、“VIP班”的旗号,实际上都是幌子,没有实际意义。
聂生奎还说,“国考”笔试从来不公布答案,培训机构发布的答案只是他们自己做的,很多都是错误的。
女性考生*次超过男性
今年的“国考”有两个新举措,一是放宽了报考年龄限制,非在职应届毕业研究生的报考年龄放宽到40岁以下;二是吸收工人、农民进入公务员队伍。
对此,聂生奎介绍说,今年有575位35-40岁的“大龄人员”报考,有62人报考针对工人、农民的14个岗位。
聂生奎并不担心这14个岗位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和农民,“对于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的岗位,会采取政策倾斜,**录用到合格人员,所有岗位都会招满。”
聂生奎还指出今年报考的一个特殊现象――报考人员的男女性别比为0.97:1,即报考者中的女性多于男性,“而以往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国考”体验: 时政热点减少 较注重文化性
“上午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感觉题量大,但难度不太大。”昨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的三名女生走出“国考”考场时说,感觉在这次考试中,时政热点题所占比例不大。
《能力》中物价考得少
“我们事先都猜测,很可能会考到与物价、‘十二五’规划相关的题目,但*后发现涉及这些的试题比较少。”上述三名女生说。
学中文专业的考生曹小姐说,今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总题量从140题减少到135题,而且少了数字推理题,让她节省了不少时间,把全部的题目都做完了。
曹小姐注意到,常识题所占的比例不小,例如考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等。
但不少考生表示,今年资料分析部分的难度比较大,从以往的20道题增加到25道题;类比推理部分也增加了10道题。
《申论》隔年再考污染
昨日参加“国考”的一些考生说,以往在《申论》考试中,无论是副**以上还是地市级以下都是同一主题或相近主题,但今年完全不同,副**以上的试卷关注黄河治理与中华文化,地市级及以下的试卷则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和无根文化。
“我参加过去年的‘国考’,当时《申论》考到了海洋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没想到今年又考到水污染的问题。”昨日,复旦大学周小姐的男友说,他对此比较“惊讶”。对此,华东理工大学的考生李小姐认为,污染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问题,重复在考试中出现也是必然的。
李小姐还认为,今年的试卷较注重文化性,不仅《行政职力测试》中有不少文化题,《申论》中也针对黄河治理,提出了黄河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黄河精神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