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跨跃”加速建设东城区打造新榆中

2011-08-03来源 : 互联网

中国甘肃网12月07日讯 冬日的兴隆山格外宁静,宛川河蓄势待发,看似平静的榆中正在酝酿着新一轮天翻地覆的变革!回眸“十一五”,榆中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许多新成就,迈上了新台阶: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0亿元,是“十五”末的2.35倍,年均增长18.6%,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年均水平;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4.43亿元,是“十五”末的2.06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超规划目标24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0.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69%,年均增长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572元,年净增71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155元,年净增257.8元。展望“十二五”,榆中县将在“再造兰州”战略中实现“三个跨越”:从追求物质**量的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提升,实现发展模式向“生态―宜居―低碳”为主旨的跨越;从郊县向兰州大都市重要游憩功能区、区域性创新发展增长极跨越;从注重盆地发展开发向盆地与山区结合,因地制宜,共同推进的空间发展跨越。

榆中的发展速度在过去的五年里充分体现出了国家的支持、省市的扶持和人民的诉求!综观这五年,是榆中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时期。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正确**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县人民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深化认识、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的结果。

“内外环境、发展机遇和自身条件,说明未来五年,不仅是榆中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加速城市化进程重大转折期,更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大加速期。”榆中县委书记胥波说,在这个关键时期,唯有拼搏奋进、创新**,才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唯有跨越赶超、**创业,才能继续保持活力迸发、持续攀升的强劲态势。

辉煌“十一五” 榆中城乡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榆中县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结合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加深对县情的分析和判断,下功夫完善和拓展发展思路。2006年以来,结合党的***精神的学习,榆中县委、县**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榆中县总体上仍然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强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据此确定了“五抓五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次提出了建设东城区的工作部署,实现了全县工作思路由原来的以“三农”发展为主向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为主的重大转变,进一步明确了榆中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去年11月,在全县**干部研讨班上,结合对省委提出的中心带动发展战略的学习,基于对当前榆中发展实际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五抓五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发展抓项目,推进东城区建设;坚持农业抓特色,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区域抓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和谐抓民生,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党建抓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今年9月,根据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和兰州高新区向东增容扩区的新要求,榆中县委、县**提出了“建设东城区、打造新榆中”的发展战略,这是榆中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强化项目建设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来,榆中县委、县**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高速引擎”,牢固树立“不抓项目就是失职,抓不***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制定**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建立重大项目建设例会制度,严格落实**包抓项目责任制,同时,完善东城区产业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构建项目聚集的“磁场”和“洼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十一五”时期,共引进建成各类项目181项,实现投资113亿元。这些项目已成为全县*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极大地壮大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建基础设施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榆中县全方位、大规模推进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事关东城区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约16亿元,投入力度之大、开工项目之多、覆盖面之广、建设成就之显著,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东城区建设上,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完成了榆中盆地总体规划、六大产业区产业规划等各类规划;以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大学城上水、县城供水改造、污水垃圾处理、南河公园等重点工程,特别是建成了东岗至和平、和定城市Ⅰ级主干道等骨干路网,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有效拉近了与市区的距离,不仅辐射带动了重点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而且成为承接兰州发展的“焊接线”,促进了东城区与兰州主城区的有机融合。在农村着力推进交通、水利、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达通畅工程1128公里,比“十五”时期增加400公里,川区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的目标;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59万户,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干旱山区庭院集雨工程,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同时历史性地解决了北山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推进区域中心建设,通过做好“加法”和“减法”两篇文章,整合资源,集聚项目,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北山区域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全县的共识。

培育特色产业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里,榆中县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转变。第一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高原夏菜已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品牌响誉全国。建成了南山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蔬菜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年外销蔬菜10亿公斤,榆中县已成为西北*大的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创并成功推广的双垄沟播技术,成为我国旱作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不仅破解了旱作农业发展的难题,而且在全省、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通过推广双垄沟播技术,榆中县粮食产量连续4年持续攀升,今年达到1.5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转变。钢铁冶炼、生物医药、建材化工、贵金属研发等新型工业快速发展,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传统工业焕发了生机,全县工业已迈入了全面提速、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快车道,工业对GDP和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80%以上,工业经济已成为榆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着力**民生

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榆中县在全力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以**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每年都为民兴办一批覆盖面大、受益面广的实事、好事,使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科教兴县战略深入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对教育资源逐步进行了优化整合,教育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围绕“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目标,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积极探索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了县级医院接管乡镇卫生院的“贡井”模式,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一体化发展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五年累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亿元以上,率先在全市推行了公务员大额医疗补助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率先在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处于全省前列。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建成贡井、连搭两个中心敬老院,实现了区域性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位居全省前列。

对于榆中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全力实施“建设东城区,打造新榆中”发展战略。“‘建设东城区,打造新榆中’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立足县情,贯彻市委‘再造兰州’战略,着眼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其*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这同市委率先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是完全吻合的。”对于今后五年榆中的发展,县委书记胥波说。“建设东城区”仍然是核心内容,是未来榆中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是榆中要更好更快地融入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积极承接高新区增容扩区,着力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的东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东城区、生态环境相对优美的东城区、新型工业相对集聚的东城区、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东城区和适宜人居旅游的东城区。“打造新榆中”是榆中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打造富强、生态、文明、和谐的新榆中。

当前,经济总量小、社会收入水平低是榆中*大的县情。榆中要跨越发展*大的任务是富民强县,这也是全县“打造新榆中”的终极目标。富民,是跨越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尽快让全县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百姓富、地区富、城乡人民共同富;强县,是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富民的坚实后盾,就是要经济实现倍速增长,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做强经济实力,实现产业强、财政实力强、县域综合实力强。为此,在“十二五”时期,榆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强县为基,既努力扩大经济总量、促进财政增收、增强综合实力,又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综合考虑当前榆中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榆中县委县**经过认真探讨和科学分析后确定,到“十二五”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和富民强县的关键指标要提速增量,实现新的突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6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多,年均增速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400亿元,比“十一五”累计总额翻两番;地区性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1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多,年均增速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速1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0元,年均增速12.3%。

努力实现新的产业布局、

新的产业体系和新的经济结构

一、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榆中将坚持“区域抓统筹”不动摇,在川西地区,牢固树立“镇当城建”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城区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好“一区五园”,主动迎接兰州高新区增容扩区和产业转移,积极推进榆中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川东地区,结合引洮工程实施,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以小康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努力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上做文章。在南山地区,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巩固壮大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在北山地区,认真实施北山区域中心发展战略,整合资源,集聚项目,做好加法和减法两篇文章,以新的理念和举措来破解北山地区的发展难题。

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榆中县的水泥、塑料、乳品等为主的传统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这些传统产业由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重、压力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效益也将越来越低。因此,今后榆中将用高新技术产业挖潜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实施好酒钢支持灾后重建、金川公司三元电池材料、京兰水泥、联合重工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明年起,榆中将牢牢抓住“再造兰州”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储备,从产业集聚、结构提升的角度来选投资、引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择资转变。按照大区域谋划、大集团引进、大项目支撑的思路,瞄准世界500强、央企、民企100强进行招商引资,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突破,引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今后五年,榆中将大幅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实现高原夏菜主导产业的增量提质,积极扩大设施农业、商品洋芋等优势产业和花卉、胡麻油、小杂粮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着力规划和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特色种养业的产业组团、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南部冷凉型蔬菜创汇基地规模,加快小康营、三角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结合引洮工程榆中受益区建设,推进甘草、高崖等川东地区设施农业发展。

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具有物质消耗少、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等特点,是“一业带百业”的产业,也是榆中县有基础、有资源、有条件,大有可为的产业。在这方面,今后榆中将抢抓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机遇,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与县外旅游市场的对接,深入挖掘县域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推介兴隆山、青城古镇、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等优势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避暑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加大旅游项目和产品开发,丰富旅游服务内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旅游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5%以上。在商贸流通上,围绕城市规模扩张和农产品流通两大重点,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着力做好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榆中综合市场、瑞鑫商贸园建设,改造提升县城及重点城镇商贸流通市场,努力构建城乡现代物流体系。在新型业态发展上,全力做好榆中会展中心、恒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会展经济、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各类新型产业,努力形成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实现新的城市品位

和新的城乡面貌

近年来,榆中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全县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十二五”期间,榆中县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多上、快上一批事关民生、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城市品位和城乡面貌上取得新突破。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要以全县 “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根本,加强与兰州市四版总体规划、高新区增容扩区、县委“建设东城区,打造新榆中”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空间上得到落实。要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榆中盆地总体规划和和平、夏官营、定远等重点小城镇规划为基础,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条件,综合分析城市规模扩张、人口增长等因素,完成榆中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公共服务、生产力布局、人口布局等各类专项规划。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要按照“拉框架、提档次、优环境、强功能”的原则,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东城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定远至县城、夏官营至金崖、兴隆山至夏官营、定远至金崖“两纵两横”城市干道建设,积极配好做好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兰州城市轨道交通榆中段建设,着力构建东城区立体式、快捷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着眼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县城主干道改拓建和天然气进榆等工程建设,加快引洮工程榆中受益区项目建设,解决东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要创新经营城市理念,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破解城市发展瓶颈。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明年起,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兴隆山至黄坪、小康营至新营等15条通乡油路,升级改造大营至夏官营、石头沟至定远等9条县乡公路,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实施引洮工程扩建工程,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加强黄河青城段、宛川河夏金段治理,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节水和南部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北山区域中心及新农村、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旧村改造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风貌建设,大力倡导文明乡风,焕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北山生态植被恢复、南部山区绿色屏障建设工程,争取实施黄河上游水土治理、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着力打造兰州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

努力实现新的发展方式

和新的人民生活水平

五年来,榆中县改善民生的力度逐年加大,群众不断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仅仅解决好人的吃穿住行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榆中将做到“四个着眼”,不断深化民生改善内容和提高民生改善质量。

一、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今后五年内,榆中县将继续认真实施好教育满意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突出抓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县城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化职业教育,整合壮大职教资源,增强培训实效性,提高劳动力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

二、着眼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将成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主要途径。所以,今后五年内,榆中将新改建一批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让尽可能多的公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利。通过深入挖掘榆中特色文化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文化榆中”。

三、着眼于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十二五”期间,榆中县将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卫生资源,重点完成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要巩固完善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的“贡井模式”,健全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着眼于提高社会**水平。今后五年内,榆中县将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着力落实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政策,加快健全养老、医疗、*低生活等社会**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水平、提升统筹层次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等**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努力实现

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素质

“十二五”时期,随着东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兰州高新区的增容扩区,榆中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未来全县人口数量会急剧增长,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从目前东城区建设的水平看,推进城市化的潜力十分巨大,要抓住高新区增容扩区的重大机遇,把东城区的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大容量的就业吞吐能力,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来城市安置就业,以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努力实现新的体制机制

和新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榆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融资方面,要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和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完善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协调沟通机制,继续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充分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金、外来资金等参与项目建设。在土地方面,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新区增容扩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增批用地指标,逐步缓解用地紧张矛盾,努力为一批***、大项目的顺利入驻提供**。在农村改革上,要牢牢把握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机遇,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农村各项改革。

二、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榆中县今后将通过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各级**干部,要通过树立群众观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用真感情、好作风与群众打交道,善于用新思维、新手段做群众工作。

三、改革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今后,榆中县将全面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