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契机围炉访谈:投资新走向透出什么信号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危机契机围炉访谈

●主持人:本报记者柳森●嘉宾:金芳

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中*美的时节。盎然春意下,人们同样企盼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冬的阴霾。在日前闭幕的博鳌亚洲**2009年年会上,当国内外经济学人激辩金融危机是否见底、何时见底之际,当前**资本跨境流动趋势也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人们迫切地想知道:从**FDI流动的脉象中,可否探得世界经济春回大地的信号?

柳森:按照经济规律,跨境直接投资往往具有中长期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若要观察其内在趋势,通常需要较之观察**贸易、**金融流动走势更长的时间跨度。那么,根据您的观察,此次金融危机是否已经影响到跨境直接投资的走向了呢?

金芳:应该说,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和世界经济放缓,已经给**FDI走向带来了负面影响。简要来说,目前已经能够看到的传导渠道大致有三个:**,由于**性的经济衰退及其前景暗淡,不少跨国企业本身业务增长趋缓,经营压力陡增,**能力降低,海外扩张计划自然只能暂搁到一边,从长计议;第二,由于信贷紧缩,不少潜在的投资或并购项目陷入**困难且**成本上升的困境;第三,次贷危机导致众多**基金或国家**基金的资本实力遭到不同程度的缩水,资本跨境投资、并购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降低。

受上述三方面影响,从2008年前两个季度开始,**并购额较2007年后两个季度已显著下降了29%。而根据***贸发大会的预计,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的降幅可能达到30%至40%。

柳森:您刚才说的三个渠道是我们已经看到的,或者已经通过数据反映出来。那么,可不可能还存在一些FDI流向上的趋势,尚未显现或正在路上呢?

金芳:应该还有,有一种情况可能就正在路上。大家一定听说过贸易保护主义,但其实,这种“保护主义”还可能有向投资保护主义、金融保护主义渗透的倾向。我们知道FDI大量的是跨境投资,一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可能出现一些有悖于平等原则的状况。比如有些地方上的投资、并购项目更倾向于向当地资本开放,一些跨境投资项目由于所属国政府政策上的某些“制约”被留在国内,等等。

“保护主义”可能引发的恶性连锁反应无需赘言。但尤其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有报告提出警示,一旦世界上一些以低端贸易为经济支柱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外资撤逃,其可能因此遭受的损失不光仅靠其自身财政将难以修补,还可能出现大量产业工人失业等社会动荡。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如何尽可能让本国FDI流入保持相对稳定,成为摆在各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个现实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FDI流入量常年居于首位的我国,也不能掉以轻心。

柳森:具体而言,外商投资在中国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呢?

金芳: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收支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仍呈现双顺差。在直接投资项下,FDI并没有如同市场预期那般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根本性逆转,且绝对规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和下半年的FDI净流入规模几乎持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2009年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连续数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以上数据表明,总体来说,我国境内FDI流动还是比较平稳的。但随着危机影响向实体经济领域深入蔓延,世界范围内利用外资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柳森:自2008年实施了《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后,我国劳务用工成本、企业税收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对外商投资会有什么影响?

金芳:无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企业所得税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中国为了进一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发展效益而推出的,是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负责任的举措。更何况,相关法令对于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且留有一定的过渡期,并仍在一定前提下为我国中西部、北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沿海地区吸纳高新技术提供了相对优惠的鼓励政策。据我个人了解,尽管跨国企业或者跨境资本大多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相关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能认同并适应以上政策变化,并积极寻求对其自身而言更好的未来发展路径。

比如前段时间,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营成本高企,一些外资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的确产生过向越南或东南亚等地转移的打算,但后来经综合考察,还是选择留在中国。新的方案是,将一些功能性的机构,比如研发中心、服务中心、营销中心留在东部沿海,而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的中西部、北部地区。

柳森:他们重新做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

金芳:这与我国中西部、北部地区近年来基础设施的改善不无关系。但更关键的是,对于跨国投资而言,一要尽可能接近*终市场,二要投资所在地经济运行健康良好。这些方面,中国都具有一定优势,且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愈发凸显。尤其,此次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给**社会包括各路外商留下了相当积极的印象。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具发展后劲及消费潜能的市场地位也毋庸置疑。近日一些外国商会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尽管大部分跨国公司收缩海外战线,中国却成为其*后的留守地。

不过,下一步,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首先,我国应紧密关注海外投资的流向及其战略取向,积极寻找其中可能与我国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机遇。比如近年来低碳、新能源技术一直是各路投资基金紧跟的对象。其次,缺乏市场化服务资源一直是我国引进外资后比较显著的“短板”,未来应该在改善外资“软环境”方面再下苦功。再则,为提高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水平,中国企业自身能否“走出去”同样重要。金融危机往往会带来很多整合优良资产、布局新的产业分工的机会,我们要有意识地及早做好准备。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