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四题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人民网

E-mail**:

人民网西安8月5日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略阳是矛盾的。

矿产资源储量就占全省总量的81.4%,由此形成的以矿为主的工业经济占据县域经济发展半壁江山,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有人戏言:略阳经济“打喷嚏”,汉中经济就“感冒”。

与此相悖的是,农业经济极度积弱,木桶经济的原理和靠天吃饭的农业,让略阳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却始终顶着“国定贫困县”的帽子。一位省上**来略视察后形象地说:略阳县城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面对由“工强农弱”带来的*大城乡反差,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经过冷静的自我剖析,略阳之困被县委、县**分析梳理为“四难”:山区农业产业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地从哪来?*从哪来?

“这四道难题,是传统发展方式形成的困局,也是科学发展绕不过去的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也是必须破解的难点。”县长唐勇如是说。

怎么发展?――转变方式谋新路

兴于矿,而又受制于矿。在略阳的简介中,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却一直是全县上下引以为傲的内容。全县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等38种164处,在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发展中,略阳工业撑起了县域经济大厦,先后形成了以冶金、磷肥、**、建材、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钢铁、化工、电力和**生产基地。但由于山大沟深,立地条件较差等制约,却让略阳农业经济却一直难有突破发展,由此带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

十一五规划实施后,省委、省**“陕南突破发展”的定位及汉中市委、市**“略阳要在汉中**突破发展中挑重担、做贡献,实现突破**”的总要求。如何消除*大的城乡反差,扶持农村发展、做大农业产业一直是县委、县**忧心的难题。

在农业系统摸爬滚打多年的县农业局局长陈智慧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农村贫瘠、农民贫困的**,是因为没有一个真正致富增收的农业产业项目。略阳土地贫瘠,山大沟深,地少人多,发展规模农业先天不足。只有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才是略阳农业发展的出路和希望。”

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是县委、县**在审时度势后作出的选择。

发展什么?――特色产业促增收

“以前客商来收鸡总是挑三拣四的,嫌乌鸡鸡种不纯,那时每斤只能卖8元左右。现在我和‘黑河人家’养殖场签订了收购协议,纯种乌鸡每斤能卖到13元。”在“黑河乌鸡”的原产地黑河坝想,养殖户周启忠说出了他过去养乌鸡不**的烦恼。

如今,他和周边的40个养殖户已加入当地的专业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不少村民都把原来的杂鸡和纯种的略阳乌鸡分开养,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还不定期走乡串户为村民讲解乌鸡养殖技巧和疫病防治知识,养殖成活率高了一倍,市场价值更是翻了一番。

抓住“略阳乌鸡”这个特色资源,从2003年起该县就将其列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并出台《关于加快培育“略阳乌鸡”基地乡镇建设的意见》,使“略阳乌鸡”的养殖逐步走向产业化。目前略阳县乌鸡养殖规模已达到210万只,实现年产值一亿多元,5个种源基地已被省质监局评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乌鸡产业的发展壮大是略阳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立足县情实际和市场前景,近年来全县采取龙头辐射、示范带动、协会合作和投入扶持等的方法,先后扶持发展了中药材、乌鸡、生猪、核桃等优势产业和烤烟、蔬菜、食用菌、大鲵等数十个区域特色项目集群。东部黑河坝片区百万只乌鸡养殖、百万筒地栽木耳、百亩大樱桃种植初具规模;北部白石沟片区代料花菇、地膜西瓜、大棚蔬菜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农业品牌;白水江片区正在加紧建设的两个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加工和循环农业产业园独树一帜;北部鱼洞子片区百万尾大鲵养殖规模、水平全省领先。

地从哪来?――土地流转增规模

对于地处深山的略阳来说,山大地少,发展规模农业的条件先天不足地从哪里来?是一道绕不开的坎。“说起当初投资蔬菜大棚找地的艰辛”,在四川广元从事塑料制品生产的企业老板蒋三开玩笑的说,“地都是挤出来的”。蒋三的永乐康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有着略阳后花园之称的九中金乡中川坝。到了播种季节,放眼望去,800多个连片建成的蔬菜大棚铺满了大半整个中川坝子,还有200多个大棚正在建设之中。

选址在这么好的地方,负责项目引进的县农业局局长陈智慧说,说当初可没少想办法。由于山区没有成片高质量的土地,为解决土地问题,县农业局创新思路,采取转包、出租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当地农民将分散的土地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转包,再通过创办循环农业产业园进行集约化生产,实现土地的增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然后由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对连片土地的整理,发展更为高效的“猪、沼、菜”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在当地人眼中没有收成的荒滩地上,蒋三别出心裁的种上了可直接生吃的圣女果、水果黄瓜等特色蔬菜,这让他的种菜收入不仅比别人高出一截,随之发展的养猪产业也成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吸收流转土地的农民到农业产业园里打工,每年仅工资收入就有1万余元。

如今,这块山区土地流转的“试验田”已经初具雏形,在它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3893亩,建成规模农业产业园区5个。

*从哪来?――工商资本聚“农门”

除了地之外,困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还有资金问题。作为农业产业的核心环节,涉农企业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使许多人因资金投入问题望而却步。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县委、**敏感的认识到不解决投入问题,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县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农户和开发业主投资为主体,信贷帮扶为辅,**投资为引导的建立产业开发资金投入机制。力图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争取中省市财政赋予龙头企业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等多种渠道,着力解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问题。

去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下跌导致全县境内80%以上的矿产企业产生转型发展意愿。县农业部门瞅准矿产企业急需转型、规避风险的时机,主动上门服务,打起了矿产企业闲置资金的“主意”。投资1000多万元年养猪规模上万头的白水江镇矿产企业老板王永强就是其中之一。与印象中养猪场蚊蝇飞舞、臭气刺鼻的情形不同,有着1000多头育肥猪、种猪和仔猪的养殖场里没有一点臭味。王永强说,最大的窍门就是采用了最新的发酵床技术,以锯沫、酒糟等作为发酵床,粪便经过转化后,去除了臭味,节省了人工,里面的有益菌还为猪增加了营养。由此带来的改变就是市场价值的增高。

像王永强一样,被拉进农门的矿产企业和建筑企业老板在全县有近20个,外出务工完成积累回乡产办养殖场的张瑞新,从广西来略阳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10万头巴马香猪养殖和加工企业。从建筑业转型的企业主王兴宝投资3000多万元发展獭兔养殖,投资上千万元将乌鸡产业推向全国的黑凤乌鸡养殖公司等,仅农字号企业年产值可达5亿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县投入规模养殖的工商资本就达2亿多元,超过前20年全县民间投资的总和。依托龙头企业的就建起了生猪生产及种植蔬菜、瓜果、等各种类型的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连农户”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