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专家谈:中国企业美国并购受阻症结何在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愿明显上升,底气越发充足,但是往往碰了软钉子后才明白,有*不是**的。

近期一些中国企业的多宗美国并购遇挫,包括华为、鞍钢、曹妃甸投资、西色投资等。受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审查。这成为了一些中国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同时这也正在影响着界对美国投资的再评估。

那么,美国政商界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呢?复杂的美国法律体系中,其****审查该如何把握?《**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美国三位业内**,期望对中国企业有所裨益。

**财经日报: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资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审查,从中海油到华为到鞍钢莫不如此。那么,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审查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标准?

Patrick Mulloy:我本人参与了起草****审查的法律依据:埃克森–弗洛里奥修正案。这个法案授权总统有权终止或禁止那些确实威胁美国****的外国跨国公司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合并或接管。具体执行部门不是联邦贸易委员会或司法部,而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它挂靠在财政部,由16个政府部门的代表组成。CFIUS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美国****和鼓励外国在美国投资这两个有时相冲突的议题。

William Vigdor:美国****审查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是一个灰色地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相当大程度上有赖主观判断。有一点我想指出的是,创造这样一个灰色地带其实是有意为之。因为美国的决策层担心一旦制定出刚性的标准,就会很快因为现实的发展使法律条文过时。具体来说,这样的发展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对美国****的威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果要列举美国****审查中考虑的因素,大致有这么几点:

1。满足维护美国****的需要;

2。保持美国在**的领导地位;

3。阻止核武器、生化武器扩散;

4。防止核心技术流入敌对国家/组织之手。

日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购并一再受挫,中国有评论认为美国其实是在滥用****之名实行保护主义,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Derek Scissors:我觉得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这个观点。中国企业购并的失败,与其说是倒在美国****审查这道坎,不如说是因为政治气候不佳。以鞍钢赴美投资的麻烦为例,这是典型的议员为利益集团压力所迫而采取的愚蠢做法。他们所称的****,不过是头脑中的想象而已。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觉得中国方面有点反应过度。

William Vigdor: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手头有一份CFIUS的报告,从2006年到2008年,总共404例外国在美投资,只有42例在审核期间撤回申请。而审核后确认需要进一步调查的36例中,有15例在调查过程中撤回申请。所以大概有85%的外国在美投资*终得以放行。

日报:在有些案例中,中国企业出价更高,条件更合适,反而被竞争对手超越,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公司受到的审查更加严格?

Derek Scissors: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1。美国法律明文规定对有关国有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因为国有企业行事不可避免带有政治目的和政府色彩。美国非常警惕外国政府通过企业购并来实现国家意志,而不幸的是大多数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难免不让美国政府另眼相看。

2。中美两国具有高度竞争性。来自印度的投资就不会受这么严格的审查。这同样也不是中国企业可以改变的事实。

3。中国本身对美国在中国某些产业的投资也有种种限制。美国的做法只是对中国政策的对等反应。

William Vigdor:我们在为客户评估时,会依据各种指标进行打分。对于某些国家、某些产业,的确通过安全审查的难度要大一些。遗憾的是,中国是这些国家之一。而通信、光纤、资源、能源等产业都是美国政府认为相当敏感的部门,如果竞购公司来自中国,特别是来自中国国企,对于*终失败我并不感到意外。

日报:这些波折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吗?

Patrick Mulloy:我**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是在1981年,那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30年来,中美关系经过了那么多曲折发展到现在,这些企业并购的小插曲不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大方向。但是我很担心两国关系中的不平衡,尤其是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和问题会冲击中美关系。

William Vigdor:我本人从中国领养了小孩儿,所以对中国很有感情。但是我感觉中美两国似乎还没有找到相处的办法:两国很想成为朋友,可是总有磕磕绊绊让双方无法成为朋友;两国不是敌人,可是总有矛盾让双方冲突不断。

日报: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扩张有什么建议?

Derek Scissors:中国企业*好还是从非控股/少数股东做起。当年中海油失败,我觉得它想一下全部收购优尼科,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向美国方面显示,收购是从商业利益而不是政治利益出发,尤其重要。

Patrick Mulloy:我*近在看一本澳大利亚人马利德的新书《The Party》。他曾经是《金融时报》驻北京记者,对中国的分析相当到位。按照他的观察,中国大型国企仍然是政治挂帅。如果中国企业真想在美国有所作为,应该抛弃这种做法,按美国方式提高透明度。

Wiliam Vigdor:我觉得中国企业*好能从非竞争性产业做起,比如消费品、零售业等。日本、韩国进军美国基本遵循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逐步在美国建立良好记录以后,再进行大规模高端产业的并购,才有更大胜算。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