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兰州握桥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有关握桥的文章多次见诸报端,笔者也曾数次论及相关事项。史学家,学者,记者多有论述,足见握桥在兰州人心中地位之高。我这里又说不免有凑趣之嫌了。

我自60多年前见到握桥后,从惊叹到崇敬,之后又每天往返两次经过它,消停时便登上桥廊凭栏远望或南观金天观建筑群的秘境,当时那里是警察分局,游人自然止步。1949年8月30日上午,败退青海之敌派飞机轰炸握桥,我也赶上了。1950年8月雷坛河山洪暴发,冲走了公路平桥的惨景,令我吃惊不已。这一切使我与握桥结缘极深。上世纪古握桥***的老照片,也是我捐赠给省档案馆的,一幅16�的精美大照片填补了馆藏空白,馆**很看重并派专人到我家致谢。现各媒体采用的就是这幅照片。

对握桥的关心由来已久。很多文章都说“握桥始建于唐”,我以为此系推论,可信度不足。虽有史料称“西津渡口,唐初即建桥以济行人”;此论有两点值得探究:西津当指西津桥所在地,西津桥原址在古小西湖广场东的排洪沟上,即今民贸城处,该处原为西行干道,过西津桥百步后,南拐进骆驼巷接上甘川公路。该河沟上早年建有石桥即名曰“西津桥”。西津之名源于该河沟侧畔有古西津寺,寺内几棵古柏径粗达两人合抱,足见其古老年资。当年这里是西津寺小学,兰州**学者秦大河就出自该校。早在**时期兰州***在西津桥西畔建立了西津桥支局,我父亲是该局局长,我家就在该处。此河沟沿西津坪而下,汇入黄河。我单位七里河区文化馆于1976年,依该河沟口筑坝拦河造地,之后建房。该河道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沟面上建造了民贸城,下游又相继覆盖后建起了楼房,故河形已不显形,但在入河口处仍见水流滔滔,可惜以污水为主了!此外,稍西的七里河上游是西津坪北侧刘家河滩,水源来自黄峪沟。由晏家坪路口北折经小西坪沿七里河街入黄河。该水古时水旺,上有桥,凡遇水冲桥毁,人们只有骑驴过河了,故有“骑驴河”之称。此河水于上世纪70年代曾数次暴涨,并为祸害。我家居沟畔,闻轰鸣的水声而去观看,真个骇浪惊涛!依此沿西津大坪而下之水当称西津水系吧。

西津之名渊源久远而未变,至今用于横贯七里河区的主干道西津路命名。兰州街道曾数次易名,然而西津之名未变,仍沿用古名至今。这是否可以说西津渡口并非指雷坛河口呢。

再看,阿干河发源于马山,经阿干镇沿兰山南侧而下,近城处称雷坛河,由此可称阿干水系。由于两水系之间有沈家岭,狗娃山相隔,故西津与雷坛互不影响也难以相混。

史称唐初所建之桥当系便桥而已。其始建之桥及其后再建之桥每遇洪水便被冲�,而“路断人稀了”。史料记载“屡建屡�”,历经各代至清康熙的千年之间竟不知多少次!千**间雷坛河上建桥是一部灾难史。直到清嘉庆三年刘尔之曾伯祖刘汉捐银两千两,*揽加修始,才有根本性的改变。

这一次他改变了传统方法,*创了采用在两岸堤坝插木,挑梁凌空对握的方法,免除了河中置柱的传统形制,从而排除了水力冲击之患。这是一次建桥史上的技术革命!从此确立了以后握桥的基本型制。因此,握桥的诞生始于清代嘉庆三年!由此可以说唐代所建之桥,与握桥没有血缘遗传关系,连转基因都算不上。

嘉庆八年曾加固整修,因施工中有人偷工减料,质量低劣,次年一场大水冲塌堤岸。此后拓宽了水道,加固两岸条石堤坝,缓解了握桥之危。

握桥*后一次修建完善于光绪三十三年,历时四年于1907年完工。此次完善的握桥从用料到结构及技术处理上,都相当周密:*先挑梁�用坚实耐久的榆木,楔入岸堤,堤坝石条间采用糯米浆与石灰混成糊合剂,凝固后所插木梁与石坝结成为一*大整体,坚固无比,洪水再也奈何不得它。此后历经多次洪水暴发,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初先后有两起冲走与其并列的平桥。其间于1949年8月30日上午,桥西头五米处遭敌机轰炸,弹坑直径五、六米,坑深四、五米,炸起的卵石及弹片将附近店铺门板砸得破碎不堪,而桥基岿然未动。1950年8月当洪水冲走平桥后,握桥重新担起以渡行人的重任。以后在1952年拆除握桥时,现代工人也无能为力,只将外露的挑梁锯断,对坝体则只得求助于炸药爆破。由此证明,舍此之外历代建桥不可能由唐、宋、元、明相沿袭下来,只是屡建屡毁罢了。

1904年的修建,伸木挑梁分层叠压,上层逐次渐长,至第四层为单层,两岸伸梁接近后,上搭平梁结合成桥。层压递减结构犹如当代载重汽车的减震钢板,在材料力学与结构的科学性上相当先进,同时在结构组合上皆采用榫铆铰合,不用铁钉,以期避免金属锈蚀之患。桥体之上建桥廊一为遮雨保护桥体,二则上下组合相互牵制增强稳定性;两端建耳房既起**坝基作用,又达到建筑**,构思奇巧而周密;桥身下部两侧设裙板,以防雨水侵蚀兼具美化。

细读老照片握桥的建筑美学、民族形式、文化品位的丰富�涵,可以说胜于铁桥,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先于铁桥诞生!它是兰州文化的一大代表作!当年感动得诸多文人墨客题写匾额,吟诗作赋;“天上慈航”、“空中�背”等赞颂有嘉;在耳房翼亭壁上有诗赋碑刻,可叹拆后不知所踪!这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被誉为“伸木桥梁的代表”。在握桥被拆除30多年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宿白教授还曾致信兰州市志办陈良先生询问握桥是否留有实测图纸和实拍照片。足见其在桥梁史和历史学上的价值之重!可惜可叹二者皆无!当年欲拆时,诸多有识之士均不同意,一再要求保留保护,遗憾的是无济于事!

事过50多年后,人们对握桥的怀念,不仅情思未减,反而情怀愈深。在**重建的呼声促动下,于水车博览园建起一座拱桥,命名为“握桥”,该桥*大的失误在于没有握桥的精髓――挑梁。文物是不可复制的,仿制又无其典型灵魂标志,所以称为握桥不免令人贻笑大方!

*近在黄河北金城关文化风情仿古建筑群间,于马家石沟处又建一座更大规模的拱形桥,又称其为握桥,然而仍然没有挑梁意思,即使是以浅浮雕形式象征性地表示一番也罢,可惜仅仅是拱形而己!须知拱形桥梁天下多矣,何足为奇?

兰州握桥具有唯一性,也正是它的珍贵处。如若有识之士,真诚地珍视握桥,如若再造,哪怕规模不大,能将其灵魂精髓展现出来,则功德无量了!

人们怀念之情涌动处,不妨到市博物馆去观赏乔永福先生制作的高仿真度缩微模型;其仿真度魂魄气韵尽显。这缘于乔先生生长于握桥之畔,记忆颇深,情思浓厚!

拙文的见解,不妥之处难免,希方家商榷指正。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