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城的发展:从三间小店到“世界最大”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曾有人说,深圳是一座物质超市。而如今,在这座城市中*热闹、*繁华的地方,却竖立着一座精神超市,这就是深圳书城。

它曾是全国*大的书店,它在中国*创了购书超市的经营模式,直到今天,它仍是令深圳人骄傲的“文化公园”;它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迄今,深圳市人均购书量仍居全国*位。在读者心目中,深圳书城不仅仅是一个卖场,更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深圳人带领亲朋好友去参观的文化景点与文化骄傲。它让深圳人明白,*时尚、*动人的文化生活就是阅读。

从只有230平方米的解放路新华书店,到在书界独领风骚的罗湖书城、南山书城,堪称中心区文化标志的中心书城“三城鼎立”;从当年的3间小店,到今天现代化的集团化管理、连锁式经营,各项指标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门店前列;从深圳市新华书店1980年成立,2004年6月组建深圳发行集团,到2007年11月成立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三级跳,深圳书城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传奇历程。

*家书城 引发全国书城现象

作为一个边陲小镇,在改革开放之前,深圳的文化设施基础非常薄弱。特区创建初期,除了“大家乐”舞台,就只有解放路、人民南和沙头角3个小型书店。

1990年后,深圳市总人口超过200万,接踵而至的拓荒者们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创造自己的美好明天。但当时新华书店的门市依然很小,区区数百平方米的店面越来越难以承载激增的求知欲。许多来自境内外的读者都抱怨在深圳买书难,而数以百计的街头书摊则充斥着舶来品和格调低下的非法出版物。这一切,都让当年新华书店的经理汪顺安很是不安。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底解决深圳读者买书难的问题。

1991年,汪顺安拿着方案到深圳市计划局为建造新的书店申请立项。由于建造书城要解决的是市民*迫切的文化需求问题,1992年,深圳市人大三届二次会议将深圳书城列入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和重点工程项目。为了极大地方便市民,书城选址在深南东路边的商业黄金地段,投资也由*初计划的6000万元增加到1.86亿元。历经5次选址、两次立项,1993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状况下,深圳书城的建设以深圳速度全面展开。

1996年,书城建成,成为屹立在繁华深南东路的一座醒目建筑。它是当时全国*大的书店,楼高33层共99.8米,图书经营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成为继深圳大剧院、深圳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之后,深圳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值得一提的是,自深圳书城唱响之后,“书城”二字还在全国引发了书城现象,仿效书城起名的大小书店先后达60多家,构成了一道异彩纷呈的文化风景线。

然而,真正让书城一炮打响的,还是第七届全国书市。1996年11月8日,作为第七届全国书市的举办地,深圳书城正式开业。开业当天,足足有10万人前来。由于参观购书的市民络绎不绝,为了控制人数,开业当天实行售票,5元一张门票,这种要买书先购票的方式,在全国史无前例。即便这样,还是人山人海,长龙排出了几里路外。

图书零售的火暴更出乎意料,*初的设想是一天销售12万元,实际上,第七届全国书市举办了10天,深圳书城图书销售额达到2177万元,创造了历届之*,也成功地塑造了深圳书城的品牌形象。

改革开放催生跨越式发展

继深圳书城之后,深圳书业发展的步履更加坚实。1998年年初,书城借鉴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开始创建“五星级”书城,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成为国内现代图书零售业的一个创举。

2004年6月26日,深圳发行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深圳市新华书店进入集团化发展时期。深圳书城更名为深圳书城罗湖城,它的姊妹城――深圳书城南山城于2004年7月19日在深圳市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正式开业。南山城营业面积2.5万平方米,是当时国内单体经营面积*大的书城,它的开业极大地缓解了南山片区读者的购书难问题。

2006年11月6日,世界上单店面积*大的书城――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开业典礼。这是我国第一个从新华体系中诞生的文化MALL,这里不仅出版物文种、版本和品种在国内书城中是*全的,而且还有深圳*大的音乐时空主题店和华南*具影响力的外文原版书店――益文书局;这里不仅仅有书,还有与图书、阅读、文化交流交融在一起的品牌茶饮、咖啡,以及富有创意的精品生活店、数码科技项目等。不久前,国际设计大师卡斯特曾这样评价中心城:“这座巨大书店对于深圳的意义,好比卢浮宫对于巴黎的意义。”

至此,深圳书城形成了“三连星”的战略布局,以更大的卖场展示和销售图书、音像、电子等出版物及文化用品,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主题门店和24小时服务的特色店,为深圳带来了价值*大化的文化商机。

除了利用卖场吸引客流、推动阅读外,承办深圳读书月也成为深圳书城的创举。2000年,作为主要承办单位,深圳书城开始承办第一届深圳读书月。深圳发行集团作为读书月的总承办单位,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就设在深圳书城。如今,读书月已成为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深圳书城也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化地标。

一组数字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深圳书业发展的深圳速度,1985年深圳市新华书店的营业额为256万元,到2009年,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年销售码洋已达6.3亿元。自1989年起,深圳人均购书量年年居于全国大中城市之*,深圳书城凭借网点、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连续十几年保持快速增长,为新世纪的书业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胆改革创新的实验场

“书城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得益于特区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书城不仅是特区人求知的殿堂,而且是文化工作者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大胆改革创新的实验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陈锦涛说。

2007年11月20日,书城的腾飞迎来了新的里程碑。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深圳发行集团和海天出版社进行整合,组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成为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界唯一集出版物生产、销售及多元文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企业实体。深圳书业又一次吃了“螃蟹”,肩负起打造中国出版发行业“航空母舰”的使命。

如今,深圳书城年接待国内外读者近2000万人次,相当于700万深圳人一年每人进了两次深圳书城,相当于全国第四大航空港深圳机场全年客流量的两倍,相当于中国第一旅游景点世界之窗7年累计游客量的3/4。这其中约有10%来自港澳地区和国外,其购书额约占书城图书总销售额的15%。

伴随着深圳特区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深圳经济特区开始谋求转型,转变发展模式,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将以新的姿态,积极应对现代书业的新变化,探索新的经营模式,谋求新的突破。

寻求书业经营模式的新突破,将书城打造成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平台,为各种文化产品提供集聚地、集散地,打造一个以书为媒、市民喜闻乐“到”的城市文化生活中心,一个在当下能够有效传播先进文化特别是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平台和阵地。

寻求发展模式的新突破,作为国内*家融合出版发行上下游资源的企业实体,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将充分发挥前店后社的优势,在出版发行联动并进、推进数字出版发展等方面寻求新突破。

寻求体制机制的新突破,按照完善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革、上市的步骤,完成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并在改革中一揽子解决员工身份置换、土地资产处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抓住发展时机,努力打造符合深圳性格、特色的文化产业集团。

寻求发展空间的新突破。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尽快完成宝安、龙岗书城建设,实现在深圳区域的“五联星”;尽快完成对珠海市新华书店和揭阳市新华书店的整合,在跨地域经营方面取得突破。

深圳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而深圳书城也正因承载深圳人的读书热情而受人尊重。从当年仅有3间小书店,到如今拥有世界上单层经营面积*大的书城,30年的文化跨越,深圳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发出了读书宣言和文化宣言。

本报记者 曾革楠 魏晓薇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