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博园内聆听历史 一战华人劳工“回家”

2011-08-06来源 : 互联网

中新社上海9月17日电 题:在世博园内聆听历史 一战华人劳工“回家”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一位30岁左右的男人,身上衣衫不整,脸上灰尘扑扑,肩扛一枚炮弹,目视着前方……

这位中国人姓什名谁,已无从考证,他是**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工作的14万华人劳工的象征。17日,“他”回到了祖国,走进了上海世博会。

当天,世博园比利时欧盟馆举行纪念**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洲华工发布会。这尊由比利时带来的华人劳工的雕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同时,一块铜盘上雕刻着一串名字――马孝林、郭玉嘉、王永钧……

据悉,铜板上的名字属于“布思本村13人华工团”,布思本村是比利时西弗兰德斯省的一个小镇,1917年11月15日,这个华工团体在村子中修筑军用铁路,在工作时不幸遭遇德军空袭而丧生。铜板下方用比利时文和中文两种语言写着:“他们开始被埋葬于遇难地点附近,战后得以在异地安息。”

**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西弗兰德斯省作为当时该国仅存的国土,拥有一万多名中国劳工。17日做客比利时馆的西弗兰德斯省省长保罗介绍道,他们的工作包括修路、挖战壕、搬运尸体、清理战场等等。

“他们中许多人在战争中牺牲了,被葬在法国、比利时等地。他们的坟墓没有子孙、亲戚来探望,就这样被人忘记了。”保罗表示,“经过了90年,我们来纪念他们并不算晚。希望世人不要忘记华人劳工对欧洲的贡献,他们为欧洲重建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悉,经过比利时历史学者、鲁汶大学研究员冯浩烈博士与中国山东威海市档案馆的合作,“13人华工团”中的一员,即马孝林的后代今年5月在山东菏泽被找到,马孝林的侄孙马义臣当天来到了现场,面对祖父的历史,他难掩激动之情。

“非常感谢、非常激动。”马义臣对记者表示,“从小就听父亲说,他的一位叔叔在很年轻的时候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音信。直到威海市档案馆找到我们,我才知道爷爷去欧洲打工的这段历史。”

冯浩烈博士勉强能说几句中文,他当场向马义臣赠送两张老照片。照片上几百名年轻的中国劳工栩栩如生,他们被编为一战华人军团52号队,“13人华工团”正是其中一部分。

“通过照片好像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情,你看,这一个在笑,这一个就有点沮丧。”冯浩烈指着照片上的华工,用中文描述给马义臣听。这位比利时学者近年来执着地研究一战华工史,他在现场展示了大量的证据,将华工历史的点滴“编织”成完整的片段。他同时表示,比利时布思本市的博物馆将在今后更加强调华人劳工的历史。

在冯浩烈展示的史料中,有发掘出的篆刻着中国古诗句的一战炮弹弹壳,有用中文刻着中国人人名的墓碑,有中国劳工与当地人一起合影的老照片。在其中一张照片上,两位衣着不整的中国人在战场上肩扛着炮弹,目视前方,这正是今天来到世博园的那座雕像的原型。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