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20年合资道路失去什么?

2011-07-30来源 : 互联网

走过了近20年合资道路的中国汽车业,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中,面临着失去市场又未学到技术的尴尬局面。合资公司里的权力已经在慢慢转移

*刺耳的话

2003年12月23日,国内一家媒体评出了本年度中国汽车**之*,其中列举了过去一年中的*佳外商、*佳合资企业、*受欢迎的汽车等,意外的是,还特别评出了2003汽车界*刺耳的言语。

这句话是两个月前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在东京车展上所说的:“合资企业中方合作伙伴,除了提供低成本的劳动力和销售渠道外,对实际经营和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

卡洛斯.戈恩这句话*早见于《亚洲华尔街日报》。在2003年10月开幕的东京**汽车展上,戈恩说,中国合作伙伴一般在与外国汽车制造商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50%的股份,这是日产汽车这样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所付出的代价。外国汽车厂商提供产品以及专门技术,是为了给跟中方合资的工厂“添加价值”。而与此相对比,当前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除了提供低成本劳动力和销售渠道外,对实际经营和管理的贡献几乎为零。

戈恩还说,这一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也将不会长期维持。他认为,这些中国合作伙伴必须从现在开始为合资工厂增加价值。

“中方贡献为零!”中国汽车与外资合作的20年中,从未有外方如此直言不讳。尽管国内媒体很快对此新闻做了转载和报道,但这句话带来的强烈震撼,使业内长时间没有做出反应。

终于,沉默被打破。2003年12月17日,**汽车记者李安定以《戈恩贬低了中国汽车业?》为题给戈恩叫好:“我们难得碰上一个敢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戈恩。”他认为,虽然这一评价听上去十分刺耳,令人难于接受,但戈恩并没有贬低中国汽车业。

6天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席分析师贾新光也发表了《为何对中国伙伴不满意 戈恩的话令我们汗颜》的文章,指出戈恩的话的确刺耳,但却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除了政策优势,中方在合资中已经拿不出其他的筹码。

贾新光认为,尽管目前中外双方的股权都是50%,但是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外方有话语权而我们没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实际上已经从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来源、管理、配套、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而中方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非常少。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能够认同戈恩的讲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付于武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直言戈恩的说法欠缺依据:“既然合资是双方的合作,那么合资双方就应该利益共享,中方在合资中本来就是要学习外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外方看重的则是中国的大市场,所以戈恩中方贡献为零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合资公司里的权力转移

无论是否认同其观点,所有人都承认,在世界汽车界和日本产行业观察神一样被崇拜的戈恩,确实有资格评价中国汽车。

1999年,法国雷诺投入43亿美元获得已经年亏损,背负*额负债的日产的35%股权,时为雷诺汽车副总裁的戈恩被派到日产执行拯救任务。当年戈...More...↓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