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熊丙奇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所谓“减负”,*后大都走向两条路:**,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需要花几倍的时间用在课外补习上;或者,一些学校在面上应付一下了事。
国家真得不想改革吗,只怕未必,但相关部门要考虑的问题或许更多。例如,如果取消高考,让高校实现自主招生,有没有充分的教育资源容纳现有学生,会不会在招生中滋生**。另外,若是不看高考,而考察学生整个中学的成绩,会不会变成更大范围的“高考”,令学生考试压力更大。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现有的利益问题——国内各种中小学生培训机构的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若是真正取缔,对我国GDP影响恐怕不小。
另外,学校的利益也是一层坚冰。学校的“补课费”同样属于一个灰色地带,没有发票,甚至没收据,收多少*、标准怎么定都没有标准。湖南湘潭的校长说补课费按照“市场的规律,学校之间互相参照定”,然后用途,一是发老师的绩效工资,二是奖励高三高考成绩特别好的。在鱼龙混杂的补课市场中,甚至有一些学校“联姻”校外机构,拉学生补课,从中分成创收。
一则名为《大连女教师自爆“捞*”日记》的帖子曾在网络上疯传,一名自称是女教师的人自曝部分老师在寒暑假开设辅导班,收入远远超出自己的工资。她还为自己树立了目标,力争通过辅导班五年之内*六十万供自己出国旅游,“等到五年后,我的生活质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用*的*办一张加拿大或澳大利业的绿卡,这样出国旅游也不用跟旅行团。”
在错综复杂的潜规则下,补课利益已经打成死结,老生要补,新生也要补;成绩差的要补,成绩好的也难逃一补。于是有一句顺口溜诞生:补补补,补得家长和学生都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