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青春读书课”、一套自己编撰的教材和一位理想主义的语文教师,在必须总结段落大意和提炼中心思想的应试教育的现实下,显得弥足珍贵。
“写诗,于个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好呢?”语文老师严凌君放下书本,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还真得你写了才有体会。一棵树、一声鸟鸣于普通人来说不过寻常景物,于诗人来说却是灵魂的一阵颤抖。”
这节课的主题是“君子的诗生活”。严凌君对学生们说,“写诗比唱红歌好吧?”学生们都会意地笑。
深圳蛇口的育才中学,每周星期三下午,严凌君都在讲授“青春读书课”。这门课的教材是他自己选编的。200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引发热议,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部私人编著的语文教材”,今年该丛书由海天出版社发行修订版本。
“教育是理想主义者应该从事的职业。”严凌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可我们的教育偏离了它的根本,但凡不考试的,老师不教、学生不学。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教育也变得市侩。而语文教学就如尸体解剖,有血有肉的文本被解剖成了各种知识点,美消失了,一切为了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