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大问题 波特关于竞争力的**之作,资源配置方式+能力+效益,设备+技术+**一步的管理,经理人+中层主管+操作工,
企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应在资源配置、企业运作方式和员工素质方面有所突破。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只能够维持三到五年。”几年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的这段话曾经震撼全国。假如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果真如此,那么过了这三五年后,中国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即使在今天看来,张维迎的话仍不无道理。**各大企业正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那么,这些企业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或者说,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竞争力大问题 波特关于竞争力的**之作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经济学术语在中国各种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排名中,“竞争力”一词高居第四位。由此可见,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发展竞争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都在**关注的课题。
随着中国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款式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譬如几年前,松下公司主动把他们设计出的*新产品交给中国的华录集团生产,因为他们知道凭自己的能力一时之间无法生产出来。这可以表明,中国的产品和制造能力在**中已经站稳脚跟。
中国企业在**中的地位也在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把中国企业当成竞争对手。这时,中国的企业要想在外国企业的挑战下全身而退,惟一的出路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让企业变得更具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对于企业而言,竞争力除了指企业的**能力外,还包括具体的竞争能力,即在企业竞争中具有的优势,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资源配置、企业运行方式和员工素质方面都需要取得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三道加法题。
资源配置方式+能力+效益
资源配置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效益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体制与机制,从而部分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家需要考量:在资源配置方面,是选择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是自己采购还是他人配送?其次,如何把可利用的资源转换为有效的竞争力?*后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即投入与产出比,因为投入与产出不平衡时,资源配置的竞争力很难体现出来。
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是靠行政手段,那时国有企业或许还有一些竞争力,因为他们靠的是同一种配置方式,只要生产管理做好,内部管理做好,企业的效率就会很高,资源利用能力就很强,那么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就不容小视。
但现在,资源配置由市场自行调节,这种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许多国有企业慢慢丧失了竞争力。相反,那些私有企业、乡镇企业却及时调整,善于抓住机会,很好地进行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
在市场上,资源总是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这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就像现在,很多热门专业的博士几乎没有人愿意留校,原因就在于学校给出的工资远低于外边企业,人总会选择往高处走。
另外,讲到效率,我们都知道,效率通常是由先进的运行方式来决定,运行方式的先进与否决定了效率的高低,也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的能力。
所谓企业运行方式,是指企业设备、技术支撑和管理水准。现在很多企业都很不愿也不屑谈自己的设备状况,但其实有时候是设备决定了竞争的成败,正如先进的武器永远是打胜仗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之一。当然,有了好的设备、好的技术之后,还要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方式,好的管理制度、好的管理模式、管理方...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