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规范担保机构经营和管理的理性思考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内容提要:我国的担保机构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如对担保机构不及时进行规范和管理,将会危害金融生态环境。本文从注册资金到位情况、担保放大倍数、信息不对称、担保评审制度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担保机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着力培养从业人员对被担保人的履约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和对担保项目的审查能力,切实落实反担保措施,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对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业务公示制度和自律组织等项建议。 关键词:担保机构 规范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06-059-03 一、引言 2003年1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条件。”2005年2月19日***又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规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担保机构。”由于政策支持和中小企业**的需要,各地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至今仍方兴未艾。据人民银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内现有担保机构848家,至2005年9月全国担保机构达到2188家,累计担保总额3237亿元,担保户数18.8万户,发展十分迅速。 随着中小企业**需求的不断扩大,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难的作用将逐渐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已经从谨慎接受到逐步接受。但是,目前大部分担保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的运作模式和相应的专业素质。笔者认为,由于担保机构涉及面广、担保金额*大,如不及时进行规范和管理,担保机构运作风险将会成为危害金融生态环境的另一个毒瘤,各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担保机构运营现状分析 由于银行对信用放款的要求越来越高,信用放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能力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办理信用贷款几乎不可能。加之承担**责任而拖垮**人的案例不断发生,企业的法律意识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不断得到加强,经营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担保,而实力差的企业即使担保了,银行也不愿意接受。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担保有时将决定贷款是否发放的重要因素。因此,担保难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信贷业务发展和中小企业**的瓶颈。 目前,担保公司的操作流程越来越清晰,注册成立一个专业担保公司,然后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在银行担保存入**金的一定倍数范围内承担**责任,担保公司与借款人办理担保业务,收取担保费用。当然,我们也应理性思考一下,担保公司担保后,贷款风险是不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担保公司是否能承担得了**责任、如果存在本行的**金赔光了,担保公司又能用什么来承担**责任?分析目前担保机构运营现状,很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担保机构注册资金问题。2005年9月7日《金融时报》透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总额657.2亿元,担保机构的户均注册资金3003万元。其实,担保机构的成立投资主体十分复杂,有会员制的,有少数大企业*资或投资的,有**投资成立的,但共性的是注册资金*大,有的高达数亿人民币,而实际能支配的现金却很少,一部分是被抽逃了,有的是五花八门的实物投资难以变现,比如股权,甚至还有用道路评估后作投资的。 2、担保放大倍数问题。存入银行**金的放大倍数是关系到贷款安全和担保机构效益的敏感指标,放大倍数过大易使担保机构风险失控。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放大倍数在10倍以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从两至三倍到十多倍不等,有的银行定出比例后,不管担保机构信誉和实力如何一律适用。放大倍数过大是把...More...↓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