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量化图

2011-07-31来源 : 互联网

89.6%的日本工程师在过去的工作中,都曾经历过难以忘记的失败。而日本企业在对待失败时,着重在集体承担责任,而不是将某个人置于失败事件的顶端,从而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文/王正林,重庆拓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9年8月27日至9月2日,日经BP社以日本制造业工程师为对象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问题的切入点,既不是有关技术对企业的作用,也不是有关技术**等内容,而是关于“技术失败”。

日经BP社从失败学的角度,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其中,*有深意的是:89.6%的日本工程师在过去的工作中,都曾经历过难以忘记的失败。

危机感的量化图

这次调查,日经BP社以旗下《日经制造NEWS》杂志的读者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邮件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所选择的企业,其规模和销售额两个指标,都处在日本制造业的***00家内,回收的有效答卷为772家。

调查不仅从经营者的角度,还从现场的角度两个方面,拟定了诸如“制造现场的派遣劳动者实情”、“制造业中的技能传承”、“面向孩子和学生的产品制造教育”等,约60个题目,对制造现场的危机感,进行了量化。

经过分析和整理,将60个题目内容,归纳为四个大的方面,分别是:

1.迄今为止,在自己担当的技术方面,曾经经历过决不会忘记的失败吗?

2.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失败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4.为了弄清失败的原因和防止相同的失败再次发生,所采用的必要措施有哪些?

出人意料的是:89.6%的工程师,都经历过“决不会忘记的失败”。

而“判断错误或想得太多”、“知识和专门技能不足”、“检查或验证不够、检查或验证的条件不具备”等,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因为这种失败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几乎一半的回答,都是“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了**上的损失”。

在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弄清造成失败的原因和防止发生相同的失败”方面,“形成容易进行讨论的企业内部氛围”、“提高每位员工的产品制造意识”、“营造知识和情报共有的环境”等内容,占了回答者的六成以上。

面对技术失败的中日差异

从各图中,我们看到了如下一些与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员工不一样的地方:

**,将近90%日本制造企业的工程师,敢于直面自己的失败,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对失败的自我深刻反省,反映了日本制造业技术者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构成了日本制造业技术者群体中的主体。而真正将失败作为成功之母的做法,则是日本制造业在近几十年来,为全世界提供了****的**产品的原动力。而制造能力,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在寻找源头时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相同失败发生的人们。

第二,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之中,从个人身上寻找的原因,占了11个原因的前七项。就是说,日本制造企业的工程师们,在分析失败的原因时,总是先从自己身上寻找。这样,自然会对失败深刻记忆。而对经营、管理没有跟上,并没有过多地追究。另外,“交流不够”也占有相当大的成分。这一点,只要有在日本企业长期工作经历的外国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大小企业,也无论多么紧迫的交货期,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会立刻停下来,直到**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才会再次开始生产,这种看似浪费的做法,恰恰是企业减少无效成本的*为有力的手段。

第三,在“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上,从**的角度考虑影响,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点,从侧面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同样关心和重视企业利益。而“赔偿客户和消费者**上的损失”,被看着是天经地义的事。从而减少了大量的同客户和消费者的扯皮事。另外,大多数的技术者们都能深刻认识到:由于自己在技术上的失败,给其他部门和其他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将“约定不追究个人责任”,作为“**弄清失败的原因和防止发生相同的失败”的重要指标,这与中国企业有重大区别。它从侧面说明,日本企业在对待失败时,着重在集体承担责任,而不是将某个人置于失败事件的顶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由于不害怕追究个人的责任,在失败发生后,与失败事件有关的每一个人,都会客观而冷静地寻找造成失败的真正原因和寻找防止相同失败再次发生的方法和措施。由于对失败的真正原因少有隐瞒或毫无隐瞒,更容易找到真正防止相同失败再次发生的方法和措施。如果过分强调个人的责任,则失败当事人就很有可能因为害怕“秋后算账”而隐瞒失败真相,误导人们采取错误的防止措施和方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从另一方面讲,日本企业充满着人性化。因为一个大的失败,往往由诸多因素引起,单独重视某个人的责任,是不人道的表现。

与之对比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如果也能够像日本制造业的工程师那样,真正认识失败,并将失败真正作为成功之母,无疑是为真正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找到了一个可以着手的切入点。其实,中国产品与日本产品在质量上,就相差那么一点点。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